2大新兴水源 带动台湾水处理业发展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3-15 09:55 来源:中时电子报

慧聪水工业网「新兴水源」的开源,是台湾未来对应水资源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海水淡化与废污水处理再生等產业,拥有相当的资源投入与技术利基,政府与业界可思考工业及服务业的跨业整合,协助水处理相关產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气候变迁大趋势下的商机。

2大新兴水源 带动台湾水处理业发展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2016年全球风险报告」,从经济、环境、社会、地缘政治和技术等面向,综合评估出「气候变迁的缓减与调适策略力道不足」为今年全球最具衝击的风险,水资源危机则名列第三,并连续5年居全球前五大威胁。

不仅如此,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也多次强调气候暖化将影响全球降雨量。易言之,未来无论產业或民生,仍需仰赖安全无虞的用水环境才得以永续发展,如何维持水资源稳定供应为战略课题。

对应台湾近况,才从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间长达9个月的大旱中走出,旋即于2015年底进入多雨的冬季,全臺除东北部降雨量偏多,高雄地区降雨量也达到新高。进一步参考经济部水利署对各县市所做的缺水风险评估研究,2031年臺湾本岛将有过半县市受到气候变迁衝击,处于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凸显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

台湾水资源开发禀赋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公里,海水资源丰沛,且年平均降雨量达2,500毫米,为全球平均的2.6倍,全球排名第13;然而,过去水资源开发有2大限制,一是受限于水价调整困难,导致技术投资诱因不足,二为水库新址难觅,兴建水库耗时,故推行节约用水为缓解旱象较佳选择。

以2015年大旱为例,在降雨预测不乐观下,各种限水行为虽可有效延缓缺水灾情扩大,但对于达成稳定供水目标仍属于节流的作法,若缺水事件发生频繁及强度增加,短期不利于民心安定,长期可能衝击產业发展环境,降低厂商投资意愿。

因此,「新兴水源」的开源将是我国未来对应水资源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海水淡化与废污水处理再生等產业,已拥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利基,值得各界共同评估后续扩大推广的可行性:

商机1.海水淡化

台湾本岛海岸线绵延,拥有发展海水淡化的优质环境。同为水资源缺乏岛国的新加坡,将海淡水视为战略物资,投入海水淡化相关技术的导入与研发。

台湾海淡业者较国外厂商具有產水系统耗能低、建厂成本低与產业具有整合能力等技术优势,但同时面对厂商及建厂实绩规模小、国人对海淡水质信心度偏低,以及相关人力投入不足等经营课题。

政府可评估藉由设置处理能力较大之海淡厂,一方面缓解地区性缺水问题,另一方面透过海淡厂运作,持续培植优质的系统营运厂商、人才与大系统,促成海淡產业发展,进而承包国外标案等输出机会。

商机2.废污水处理再生

2014年台湾各类再生水使用量每日约40.6万吨,2015年5月,行政院通过「再生水资源发展条例」,订定2031年每日再生水使用目标为132万吨,为废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產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诱因。

台湾再生水產业在技术能力上具国际竞争力,主因为工业的业别、型态、厂商规模多元,促使废污水处理產业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及客制化水处理能力。可藉由持续媒合再生水的供需、导入大数据技术,进行各类废污水处理资料搜集、建檔与分析,进一步拓展水处理技术及顾问服务市场。

气候变异已成全球新常态,未来国内外水资源供需波动恐更加剧烈。台湾于海水淡化產业与再生水利用產业已有相当的资源投入与基础,惟建议后续政府与业界应共同思考工业及服务业之跨业整合模式,启动更大规模的技术试点/系统布建,提升国内用水安全,并协助水处理相关產业国际竞争力,进而争取气候变迁大趋势下的危机商机。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