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会否引领高品质饮用水的技术发展?
相对传统技术,膜技术表现出工艺简洁、自动化程度高、水质适用范围广、出水水质大幅提升等优势。随着居民对用水品质的要求提升,以及技术工艺的迭代发展,膜技术在市政给水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化应用。
近年来,在“高品质饮用水”的预期之下,膜技术得到了更多关注,其产品种类、组合工艺、应用场景得到了更充分的探讨。在近日由未来新水务研究中心主办的“水质安全与高品质供水研讨会”中,陶瓷膜因其通量大、长寿命等特性及其在高品质供水领域的应用潜能,受到多方关注及探讨。本文梳理了几位发言嘉宾关于陶瓷膜的分析判断并综合成文,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同仁提供借鉴。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陶瓷膜的特性与优缺点——与有机膜对比
有机膜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砜、聚丙烯腈、聚醚砜等)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成膜性,可以制成中空纤维、平板或螺旋卷式等多种形态。
陶瓷膜,又称无机膜,指由Al2O3、ZrO2、TiO2和碳化硅等粉末原料经特殊工艺烧结而成的膜,类型包括管式膜(多/单通道)、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等。其显著优势包括机械强度高、无断丝风险、热/化学稳定性好、易于清洗等。
由于材质的不同,无机膜和有机膜在耐高温性能、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抗微生物能力以及过滤精度和选择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也进而导致了二者在工艺、价格、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芮旻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陶瓷膜的优缺点。他认为:“技术工艺方面,陶瓷膜有别于有机膜的突出优势,是可以和粉炭联用。其结合了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的优点,这种复合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此外,耐腐蚀的特性,使得陶瓷膜有着无可替代的使用场景,包括特殊高酸高盐环境等。”
陶瓷膜优点(图源:芮旻报告)
与上述优点相对,陶瓷膜在使用中也有其不足。芮旻指出:“短期内陶瓷膜的装填密度无法达到有机膜的水平,因而会带来更大的占地面积。此外,其通量大的特点,也带来了单位时间污堵更厉害的问题。这也对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陶瓷膜缺点(图源:芮旻报告)
陶瓷膜与有机膜成本对比——全生命周期视角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梁恒介绍:“行业对于陶瓷膜的最大印象是贵。但由于陶瓷膜的寿命、通量都有机膜的数倍,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成本的问题。”他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了商业化有机膜及商业化陶瓷膜的成本费用。
有机膜与陶瓷膜成本对比(图源:梁恒报告)
“陶瓷膜的高通量是高压力换取的,也就意味着高能耗。但从服役寿命来看,这部分成本会被中和一些。投资方面,也有着多轮次和一次性投资的区别。换句话说,这些成本的交叉的,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梁恒表示,“无机膜未必比有机膜贵,这是跟我们的传统认识是不一样的。”
对于具体材料价格,芮旻的判断是:“如果价格能在1500块钱以下,那在工程上将会很有竞争力。”他将浸没式有机膜与平板陶瓷膜进行对比,陶瓷膜的运行通量是浸没式有机膜的4倍,使用寿命是其3倍,在不考虑资金时间成本的情况下,陶瓷膜价格控制在有机膜的12倍以内,则可以认为具备市场竞争力。
陶瓷膜竞争价格分析(图源:芮旻报告)
陶瓷膜市场占比——远低于国际水平
在水处理膜市场,有机膜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占据了多数地盘。而陶瓷膜的研发、应用明显晚于有机膜,应用场景也较为有限。
政策方面,高性能膜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功能陶瓷等战略新材料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被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但市场占有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杭州北水科技副总经理、北控水务研究院院长薛晓飞指出:“我国陶瓷膜市场占比1%-3%,远低于国际10%-20%的比例。与此相对,陶瓷膜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高于国际水平,在供水领域应用快速增长。”
根据2021年公开数据,我国膜工业总产值约为3450亿元,含膜材料、组件、设备、工程、贸易等;其中,水处理膜总产值约2588亿元;再其中,水处理陶瓷膜产值约25亿元,在水处理膜领域占比不到1%。
进一步细分,在我国水处理陶瓷膜的25亿总产值中,水处理平板陶瓷膜约为12亿,含膜组件、设备、工程等;其中,水处理平板陶瓷膜组件只占到1.7亿。这个比例相当低。
陶瓷膜市场数据(图源:薛晓飞报告)
究其原因,薛晓飞认为,主要有行业认知偏差、生产与应用整合度低、缺少政策机制引领、缺少新方向指引等影响。“比如,高价形成行业认知惯性,难有大型水务项目规模化效应。实际上,近5年内陶瓷膜组件价格已经有了40%-50%的下降。而该领域的主要企业在材料领域,其水务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缺乏水务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思路。没有大型项目的刺激与持续反馈,很多储备技术无法落地,迭代也较为缓慢。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行业整体的规划指引。”
高品质供水——陶瓷膜的应用新场景
早期,由于成本高昂,陶瓷膜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多数集中用于高附加值的研究,如核工业中的铀分离。随着材料及工艺的发展,陶瓷膜开始应用于含油废水、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在此基础上,行业也开始尝试各种新型陶瓷膜的组合工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如饮用水安全领域,就是一个新的应用场景。”梁恒表示,“膜技术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但随着公众对水质要求的提升,出现了超滤膜解决不了的场景,如溶解性有机物、嗅味物质等。而能够与吸附、药剂氧化、光电催化等工艺耦合使用的陶瓷膜,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组合,解决上述问题。”
实际上,这一构想已在国外多个案例中得到了应用,如新加坡、日本等地。在新加坡 Choa Chu Kang(蔡厝港 )水厂中,为解决藻类、浊度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采用陶瓷膜罐取代砂滤单元,后接臭氧发生器、生物活性炭工艺,实现了水质稳定达标。
新加坡Choa Chu Kang水厂(图源:薛晓飞报告)
“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用陶瓷膜,主要是利用它的耐氧化特性,在此基础上附加各种功能。”梁恒总结。他认为,基于材料的绿色安全性,陶瓷膜在净水领域有着较为光明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于水质安全的愈发关注,影响人类健康的高品质供水,有望成为一个高附加值领域,从而与陶瓷膜工艺更加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