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十强 广西缘何占五席?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恰如玉带环绕紫荆花海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因实现自2020年以来全国水质“三连冠”而出圈。
在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十强中,广西占五席,全区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为零,位居全国前列。成绩单背后,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外,更是“砥砺奋进,实干巧干”的当代广西精神的生动体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说:“拳头握紧才有力量,我们树牢‘一盘棋’思想,深化‘一条心’合作,凝聚合力,构建跨区域‘大保护’机制,打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组合拳’,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奋力谱写广西特色的‘兴水记’。”
源头治理 科学治水
“当前,广西的水污染防治难点在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治理,我们从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相结合考虑,从群众利益出发,向人民满意而行,抓源头,控方向,严末端,科学地把各项政策和措施做实落细贯彻到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许桂苹告诉记者,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江河湖海,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的关键环节,也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后一道关口。
广西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22年全区共排查整治11665个入河入海排污口,实现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全覆盖,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定期把监测结果通报各市,督促推进超标入河排污口整治。这样一来,就扼住的“污龙”入河海的咽喉。
广西135个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并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状况评估和辖区内纳管工业企业评估工作。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物如不能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影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会被要求整改或限期退出。
饮用水关系千家万户,在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中,广西重点对市、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旅游餐饮、农村生活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强化水源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覆盖56个市级、134个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达7410平方公里,确保百姓喝上放心水。
广西还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区城市(含县级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50%以上。
系统治理 协同护水
为了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广西建立健全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以及横到边、纵到底、覆盖所有江河湖库的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创新“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工作机制,加大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高质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全区共设立2710名总河长、2.6万多名河湖长,办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诉讼案件1921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约19万平方米,建成104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
广西的河湖长可谓“上通下达”,既有主要党政领导干部,也有社区干部和村委干部。河湖长就在百姓身边,既有利于政策落实,也便于常态化巡查河湖,发现问题,及时施治。
“我所负责的河流是定川江和沙稿江,巡河巡库时要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发现各类污染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水环境的非法行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党委书记梁建君是该镇总河长,每月要巡河巡库3次以上。
近年来,石南镇以河长制为抓手,抓实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巡查和清理等工作,污水废水偷排、废弃物乱堆乱倒等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持续转好,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2021年石南镇东龙水库列入第二批广西美丽幸福河湖名单。
广西着力构建“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桂林、柳州、河池、来宾4市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携手保护红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实施漓江、右江流域上下游设区市间和县(市、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保护漓江和右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省际协同方面,广西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建立健全了流域上下游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联合预警、定期会商和交叉检查等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
九洲江的水质直接影响广东湛江市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以及广西玉林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此,广西与广东协同实施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监测数据共享和定期会商协调机制、联防联治机制。2022年,九洲江山角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平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陆川县乌石镇吹塘村民朱恒球说:“九洲江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江水变清了,水质变好了,这才是真正的绿水青山。”
精准治理 智慧管水
广西对标对表国考断面水质目标,依托地表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精准摸水情、定水策,发现水质异常及时处置,减少污染风险。
柳州市建成广西首个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监管系统,不断提升河湖动态监测监管水平。构建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形成“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在石榴河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测溯源系统,全天候在线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实现精准溯源和预警预报,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可预测国控断面未来3天水质状况,为开展精准治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技术团队深入南流江、白沙河等重点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指导,查清污染来源,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为地方开展流域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撑。
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雨介绍,几年前,由于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染较为严重,南流江九洲江水质一度下降,与国家水质考核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很大差距,群众投诉多。
在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玉林市牢牢抓住养殖污染“牛鼻子”,制定《玉林市养殖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控源截污为基础,以综合利用为主导,以监督执法为保障的13条攻坚措施,通过完善多部门“大行动”联席机制、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升级改造、加强市县两级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重拳整治涉水“散乱污”现象,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六种模式”(生态处理、综合利用、自然处理、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纳管进厂处理),彻底解决了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全面推动南流江九洲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消除重点支流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稳定保持在Ⅲ类。
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生态江”,玉林市也从水环境治理的“落后生”跃升为“进步生”。2022年,全市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国控断面达标率由2021年的85.7%提升至2022年的100%,南流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九洲江粤桂交界断面达到Ⅱ类水质。
陈亮告诉记者,成绩的背后是深深的责任和压力,下一步,广西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以进取之姿,蓬勃之气,久久为功,让碧波清流润泽民心,奋力谱写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