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问题久治未果 城市水环境需切实改善!
慧聪水工业网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想饭后到河边散步走走,却对臭味扑鼻而来的“黑臭水”望而却步,或是常常路过一些城市河道污臭不堪……这便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黑臭水污染”问题。
从5月7日起,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联合启动了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公开接受群众举报,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多处水体污染严重的群众举报,各地污水情况可谓是“各有千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处群众举报的黑臭水“惨状”:
*安徽黑臭水体20万吨排放量直排长江支流
有群众举报安徽省芜湖市南区工业园区的污水污染,当地督查组对漳河河道周边开展排查,发现了大面积黑臭水体。督查组沿着黑臭河道摸查,发现一个排灌站正往长江一级支流漳河直排黑臭水,根据排放流速及下降水位幅度估计污水排放量约20万吨,现场取样检测结果显示,为重度黑臭。
黑臭水体正通过排灌站直排长江一级支流漳河
污水排放口
*广西8.6公里的河道上,就有134个排污口
在广西南宁,督察人员在巡河时发现了未完成整改的排污口。城中村里黑臭的生活污水,通过一个管子,直接排入了竹排江河道。仅仅在8.6公里的河道上,就有134个排污口,周边众多的城中村,是污水的主要来源。这些地方并没有污水处理管网支撑,要想彻底解决,则涉及到拆迁、新建管网等方方面面。广西是多雨气候,一般情况下,生活、养殖等污水都是经过雨污合流管网先导入污水处理厂,再排入河道。但在雨季降水量大时,污水和雨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超出了处理能力。
雨污合流管网改造难污水入河短期难以避免
*哈尔滨大剧院附近竟被强排黑臭水
在哈尔滨,据群众举报,某雨水提升泵站竟排放污水到哈尔滨大剧院附近,形成黑臭污水池。经现场调查了解,该污水排放口是雨水收集泵站的排放口,主要用于收集雨水进行强排。但是由于城管部门在泵站管理中未投入使用格栅,池内垃圾和杂物较多,而且清理不及时,导致池内水质变黑发臭。
被群众反映投诉后,城管部门调来吸污罐车将污水抽净
类似这样的城市“黑臭水”污染现象可谓是不胜枚举,自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已经收到群众数以千计的举报。“黑臭水”的产生,多是由于生活污水与各种工业生产废水的超量存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长期堆积会产生大量的沼气、氨气(恶臭气体)、硫化氢(恶臭气体),及其他恶臭气体,让水体变黑变臭。
河流水体黑臭的危害巨大,不仅会导致水生动物与沉水植物死亡殆尽,两栖动物也受到巨大影响,最终使河流生态遭受毁灭性破坏,丧失自然河流的大部分功能;而当这些黑臭污水流入我们日常饮用水的水源时,更是直接威胁了城市居民的公众健康。
总结归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四大方面的污染:
点源污染: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非常规水源补水等。
面源污染: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城乡结合部地区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等。
内源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体污染、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水华藻类等。
其他污染:城镇污水厂尾水超标、工业企业事故排放、秋季落叶等。
早在2015年,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目标:2017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2020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如今,已经到了2018年,但是城市黑臭水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久治无果,形成长期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反思:
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缺少系统治理。造成不少黑臭水体治理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弹。
2、水务部门长期采用工程性思维,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
目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以整治黑臭水体为抓手,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
如你身边也有黑臭水污染问题,可以拍下图片或视频,记录其地理位置,并附文字说明通过“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举报疑似黑臭水体。
如遇环境污染问题,可通过信访、网络、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反映;对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等有关问题进行咨询的,对所反映污染问题处理结果有疑问的,可拨打12369或12345热线。
每个人应从自身做起,树立起环保意识,拒绝往城市河道乱扔垃圾或者乱排废水,成为建设城市文明环境的行动者和监督者。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