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知多少?五大要点剖析城市“呼吸系统”
慧聪水工业网 城市作为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地,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随着建筑群的拔地而起,城市的生态调节能力下降,城市内涝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海绵城市的推进和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知多少?五大要点剖析城市“呼吸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城市建设在带来美观、整洁、以及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将城市置身于水泥、管道之中。随着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土壤面积的减少,灰色建筑使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河湖生态功能退化、城市内涝以及黑臭水体等水污染问题。
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水环境治理的挑战,城市亟需构建集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于一体的水处理系统,打造城市的“呼吸系统”,增强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程的建设,正是着力于系统性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构建绿色、低碳、人水和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体系。接下来,中国环保在线小编就跟大家说说,正在崛起的海绵城市的五大亮点。
海绵城市建设是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思维。
它将水安全风险、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板块相互连接,统筹治理,提升了治理体系产生的综合效益。海绵城市是从整体概念出发,将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以系统工程来推动,充分利用土地入渗功能,解决排水问题,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水循环的系统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集水到用水,它不仅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用水压力,大大解决了内涝、水生态和水环境的保护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海绵城市是在尊重并注重生态环境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在整个过程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海绵城市相当于建设一块生态绿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城市的自然渗透、自然集蓄和自然净化。如此一来,便减少了城市的硬化程度,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防洪的新措施。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防洪、促进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绵城市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统筹设计”的建设模式,对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系统改造升级,扩大城市的容纳能力。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这是城市水处理系统的完善,在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洪涝灾害上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海绵城市是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
城市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程庞大,需要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全力推进,也需要园林、水利、气象水文、市政部门的广泛参与。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既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也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规划,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进PPP的项目运行模式,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海绵城市是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已将海绵城市列为“十三五”规划期间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目标。在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园林建设、污水处理等众多领域,海绵城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环境建设需求的上升,海绵城市在未来的投资空间相当庞大。因此,企业要抓住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快速发展机遇,革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据BIM联盟报道,中央财政在目前30个海绵城市试点和25个城市地下管廊的投资规模将达到660亿元以上。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