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水质重塑碧水清流
慧聪水工业网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深入推进三件关系到民生和环境的重点实事,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在开展这三项关系到民生和环境重点实事的工作时,重庆市深刻的意识到仅仅有好的环保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才是确保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
2016年,重庆市深入推进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城建成区湖库污染治理三件关系到民生和环境的重点实事,使重庆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得以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重庆市都市区的56个湖库,以及28条受污染支流得到有效治理,重现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提前1年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任务,500余万人直接受益。今年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03座,累计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37座,基本形成“投、建、管、运”运行机制。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扮靓乡村新面貌
“现在我们村里住着可舒服了!以前那些脏水、垃圾、臭味都没有了,环境卫生一点都不比城里差……”说起近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綦江区赶水镇土台社区一村年过六旬的村民老刘眼里,过去,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桶和污水处理设施,很多人只能把生活垃圾丢在房屋后面或者河里,每年到了夏天,污水沟周边蚊蝇满天飞,走在污水沟边,那臭味别提有多难闻。
而如今,老刘所在的赶水镇土台社区一村已经大变了模样,垃圾按时被清运,再也闻不到垃圾和臭水沟散发出的恶臭,取而代之的则是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街道,处处新面貌,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田园风光。
这样的变化,都是得益于重庆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而赶水镇土台社区一村的实际变化正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作为三件环保民生实事之一,2010年以来,重庆市实施了2700多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主要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既“三治一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还农村山清水秀的原貌,并且变得更加靓丽,让老百姓在良好的环境里过上更舒适的日子。
“目前,环境连片整治的重点区域是撤乡并镇后的场镇、城乡接合部的居民聚居区、农民新村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整治过程中,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做好项目的选址、规模和技术论证,才能最大限度确保设施建成后稳定发挥环境效益。
例如,对污水的处理,要选择经济性、可靠性、适用性强的处理技术,并通过制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进行规范,以达到最为有效的处理效果。而对于垃圾处理,则要满足方便农户倾倒、方便村级收集、方便镇级转运、方便县级处理这“四个方便”的要求,并与市政部门现有系统衔接,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
当然,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仅仅有好的环保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更是确保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这是重庆市近年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重要心得。
首先,重庆市实施了一县一策的方案,旨在通过督促、指导区县建立完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已建项目的日常管理单位,将项目运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通过考核等手段由区县政府给予运行补助。
其次,重庆环投公司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模式,逐步接手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解决了目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处理技术良莠不齐、运维成本高、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全市1020个乡镇也已全部设立了环保机构,并配置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3312人,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确保整治项目“建成一处,管好一处”。
最后,为了保障项目资金到位,在创新投融资机制上,重庆市还成立了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和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此破解资金碎片化难题,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
加快乡镇污水设施建设
重现乡间碧水清流
原本浑浊、散发异味的生活污水流进污水池,经过几道工序,到达出水口时已经变成了无污染无色无味的清水。这是合川区的云门街道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给当地环境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然而,就在1年多以前,这样的事还仅仅是一种“愿望”。
据了解,曾经由于云门街道主管网多处破损,污水横流,这些污水进入农田后,导致种植农作物困难,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下好了,有了这个污水处理厂,解决了我们长期的烦恼,生活居住的环境变好了,变干净了,也没有异味。”云门街道居民李明说,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当地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的云门街道,污水通过修复主管网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后,得到有效的处理,最终变成清澈无味的再生水,缓缓流入嘉陵江中。
而这些,正是重庆市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真实写照。
“过去,我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监管体制不顺,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不足,资金投入不足。”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为了解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率高、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过于超前,运行经费保障不足等一系列普遍存在的处理难题,重庆市拿出了一整套解决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和措施,让田间小道重现碧水清流。
为此,结合国家深化投资结构改革的要求,重庆市成立了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并获得了36个区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权。
同时,通过进一步细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重庆市还明确了分年度目标任务,强调各区县政府加大力度支持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并履行支付乡镇污水处理服务费的义务。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37座。其中,2016年新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含场镇)403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区县正在同步实施配套管网的建设。
虽然取得了乡镇污水处理一定的成绩,但在重庆市环保局看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还仍需加强。
“要使污水处理厂覆盖至每个乡镇,如果单靠政府来推动,效果可能会难及预期。”乡镇污水处理相关项目负责人强调,为了全力保障建设运营资金需求,一方面,重庆环投公司整合了农村连片整治资金、三峡后续规划资金、排污权交易资金等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并获得授信资金200亿元,以此保障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另一方面,重庆市政府每年在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中,拨付给重庆环投公司5亿元,专门用于乡镇污水处理产异化补贴和设施建设。
那么,这个计划到2017年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污水处理建管项目,未来将达到怎样的效果?
据悉,根据国家“水十条”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重庆市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85%。
因此,“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计划再建设乡镇污水管网6500公里,并将通过引入第三方环境治理企业的方式,委托专业运维公司负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此外,从明年起,全市还将全面启动已建成设施的技术工艺改造,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改建、扩建和配套管网建设任务。
经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后,重庆市的乡村风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拥护和主动参与示范的积极性普遍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市完成500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至此,提前1年超额完成2000个村的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55.6%、66.8%,500余万人直接受益。
提升湖库水质
打造一片醉人风景
天气晴朗的每个早晨,沙坪公园碧湖边上,不少周边居民早早地绕着湖边跑步晨练、打着太极,累了便坐在湖边看看风景,吹吹湖风,即刻便感觉清爽宜人。
然而,如果倒退到碧湖整治前,大家都会选择尽量少去,主要原因之一是湖水臭人。
“以前的碧湖,只要天气稍微热点,走到湖边就能闻到一股怪味。我们也尽量不去湖边玩耍。”家住沙坪坝的刘女士说,经过整治后,现在的碧湖湖水干净、景色迷人,吃完饭后,她总爱到湖边散散步、走上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正如市民所看见的,随着生活污水截流、排污管网改造、湖底清淤、补换污水管道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的相继实施,如今的碧湖湖水清了,臭味没了,微风拂过,湖面不时泛起粼粼波光。
值得一提的是,碧湖在二期整治中,还率先采用了“驯化”生态净化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利用浮游动物吃藻,控藻作为启动因子,结合水体净化程度,逐步对水生植物种群和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天然“生物链”,促进水体生态平衡。
碧湖的变化,也只是重庆市主城湖库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作为重庆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经过两年多来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重庆市主城区56个湖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不少湖库不仅消除黑臭现象,还实现水质稳定达标,吸引白鹭、翠鸟等鸟类前来栖息,一幅幅岸绿水清的好风光也随之回到市民身边。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