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布局落子检测市场 博天环境变革之中探新路
慧聪水工业网 作为一家定位为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的企业,身处环保产业的巨大变革之中,近年来,博天提供了一种“样本”,可以从多视角解读:民企、混合所有制;流域治理、环境监测、B2C……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环保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都面临着时代趋势的挑战,我们可能将被这一趋势颠覆,也可能抓住机遇。”博天环境集团(以下简称“博天”)董事长赵笠钧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如是说。在他看来,中国环保产业过去所熟悉的治理模式、当前主流的环保业务,或许都将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在绿色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消失。这就是他所说的“动荡”。
作为一家定位为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的企业,身处环保产业的巨大变革之中,近年来,博天提供了一种“样本”,可以从多视角解读:民企、混合所有制;流域治理、环境监测、B2C……
在前进中不断调整方向
尝试B2C模式,进军监测市场,建立水通道蛋白膜生产线
“身处环保产业,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判断时代趋势、行业发展和产业周期。从过去经验来看,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保持增长,都会有周期性波动。因此,企业需要因时思变,在业务结构上做出调整。”赵笠钧表示。
谈到过去20多年的企业发展历程,赵笠钧坦言,无论是1995年博天开始进行屠宰废水处理,还是1998年进入啤酒行业废水处理领域,再到后来的乳制品行业废水、煤化工废水,直至现在的工业园区和流域治理等,无一不是根据时代需求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近年来,从尝试B2C模式,博乐宝在京东众筹,到进军监测市场以及出资购买正渗透技术,建立水通道蛋白膜生产线,博天涉足领域越来越多。
对此,赵笠钧表示,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有60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如果每家企业每年花费15万元进行监测检测,则会产生将近1万亿元的市场。“即使这些污染企业关闭一半,仍然还有数千亿元市场。同时,“十三五”期间,土壤调查等市场也将增长迅速,因此博天十分看好监测领域。”
就在今年,博天旗下博慧检测北京实验室落成。据了解,博慧检测北京实验室未来可承接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综合污水、地表水检验检测75项;环境空气检验检测31项;生活饮用水、直饮水、地下水检验检测123项;废气检验检测39项;土壤检验检测69项以及噪声检测4项。
此外,博天还不断完善产品种类,这在水通道蛋白膜技术的引进和生产中得以体现。2015年博天与丹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博通分离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其中博天环境控股55%,丹麦公司占股45%。企业主要进行正渗透膜生产。
博天高级副总裁张蕾表示,基于研发计划,北京密云建有一条中试生产线。产品生产线也已经进入到调试阶段,今年内将投入生产。生产基地的选址已经确定有3个,年内将启动建设,明年完成基地建设设备安装。从2018年开始逐步释放产能。
与大企业有竞争也有合作
中字头央企未来都将成立环保企业,是必然选择还具有工程优势;企业间合作机会将增多,可发挥各自在品牌、资金、经验人才方面的优势
企业多方向发展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来自多方面。在上述论坛上,已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字头央企未来都将成立环保企业。面对这一现实,赵笠钧表示,作为央企,很多都是依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求发展,然而现在基础设施等工程业务量大幅下滑,企业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是必然选择。而涉足环境领域,这些企业还具有工程优势。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赵笠钧表示,这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对行业进行重构。“企业间的合作机会也将增多,央企的二级公司可以与环保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各自在品牌、资金、经验人才方面的优势。但如果进入企业只为拓展市场进行低价竞争,将有损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5月,博天和北排联合中标海口大排沟—福创溪项目项目。项目启动后,北排与博天在当地成立海南北排博创水务有限公司,北排发挥着其市政管网和雨污泵站运营维护和管理的优势,博天环境则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给出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双方在资金、技术、施工及运营管理经验等多个方面优势互补,共同打造这一项目。
据了解,在这一项目中,博天旗下全资子公司普世圣华提供了大量由其自主研发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土著微生物及载体化技术、强化耦合生物膜技术和淤泥原位修复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并通过特种微生物、强化生物载体和特种增氧技术强化景观人工湿地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这样能够大幅减少湿地的占地面积,优化水生植物选型和搭配,全面提升景观效果和出水水质。
对此,赵笠钧表示,在海口6个项目竞标中,博天技术分都排名第一,但是由于面对的挑战太多,企业还是坚持在竞标中有合理的价格。“在这一项目中挑战和机遇并存,虽然不确定性太多,但是如果企业不参与竞争,以后将丧失这一领域的机会,还是要积累经验,以期将来复制这一模式。”
在流域治理中积累综合实力
企业参与流域治理不再是点源治理,而是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隔、末端治理的系统治理;资产确认问题、付费监测机制等有待明确
近年来,在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博天也在瞄准越来越热的流域治理市场。赵笠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的业务结构中,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市政给水排水还有河道流域性治理各占1/3。”
他强调,过去环保企业主要治理点源污染,现在则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隔、末端治理的系统治理。以海口项目为例,他表示,海口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不是点源治理,而是系统施治。“现在所有汇入这一流域的问题逐渐都变成环境施治企业的责任范围。汇入面越大后,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
他介绍说,“比如,汇入河道的水体包括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这些污染也成为企业的治理范畴,存在不小难度。同时,污染严重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丧失自净功能。所以还要恢复生态自净功能。这就使得整个治理过程变得复杂。”
据了解,福创溪是海口市江东片区和桂林洋开发区主要河流之一,目前河道淤泥严重,水体存在明显黑臭,与桂林洋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农业公园的整体规划要求有较大差距。
同时,海口黑臭水体治理对技术要求较高。赵笠钧表示,海口的河道在涨潮时海水涌入,落潮时则变成淡水,在咸水淡水交替的过程中,河道里生长的微生物比较特殊,称为土著微生物。所以企业在当地培养土著微生物,用于河道治理。“在治理中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当下治标的问题,达到短期效果,又要长期让生态系统恢复。”
赵笠钧坦陈,河道治理在未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资产确认问题。“过去水务企业大多建设污水处理厂,这一资产是确定的。然而,投资治理河道过程中很难有显性、可视化的资产价值。如果这些价值没有表现,融资该如何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认定这些资产?同时,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在PPP模式中,金融机构如何对企业收益权进行确认,这也涉及金融创新。”
他还表示,PPP模式中政府基于治理效果付费,而未来基于政府和治理企业之间基于效果的监测合理判定治理效果,都是挑战。“流域和河道基于断面进行监控,监控时汇入的面源污染、初期雨水等污染因子比较复杂,因此如何把这些污染因素考虑进去并进行监测和付费,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次参与竞标的企业中,一些传统的园林企业也竞标成功,赵笠钧表示,海口项目中不同企业都有差异化倾向,传统园林企业在园林景观打造上有特点,湿地治理上有经验。博天在截污、污染阻隔、生态修复上比较擅长。“谁都没有现成的经验,企业都是在竞争中学习成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