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年拟投13.48亿元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慧聪水工业网 深圳拟投13.48亿元推进105个排涝工程
目前已有10个项目完工,22个项目在建
城市建设不仅要关注“面子”,还要重视“里子”的建设。深圳将城市内涝治理列为城市管理治理的突出位置,并于今年初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力争通过实施5年计划,争取3年内基本消除内涝风险,5年达到城市防洪排涝设防标准。
今年入汛早降雨天气偏多,结合城市雨水排水综合规划,深圳市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排水防洪排涝标准。今年,全市将推进防洪排涝工程项目105个,投资约13.48亿元;计划整治102个内涝点,并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解决深圳内涝。
净水清流
107国道排积水10小时缩至2小时
在五金店老板邓勇印象中,“车水马龙”一定是用来形容107国道的。邓勇店铺所在的宝安区107国道附近宝民一路段,由于地势低洼,下雨时像个堵住了的大漏斗,两侧高地的水迅速注入。每年的雨季,一遇到大雨,107国道就会变“河道”。
“以前积水最深将近1米,而且排水也比较慢,大半天都排不干净,对附近出行影响特别大。”邓勇表示,今年5·20暴雨,107国道同样还是发生了内涝,但不同的是,今年的积水明显退得比以往都快。
107国道是宝安区内涝整治的一个难点。近日记者到107国道附近走访发现,沿线新建起了3座临时泵站。“泵站的设计是每秒可抽6立方米的水,今年汛期对及时排涝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宝安区环保水务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郭玉华表示,今年通过泵站将雨水抽排出新政河,泵站共抽排了55万立方米的积水。“基本在1到2个小时,就能消除内涝积水。”
107国道排完积水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为2小时,这是深圳治理内涝的一个缩影。宝安区作为深圳内涝整治的重点片区,宝安区环水局负责人吴新锋表示,宝安区的内涝点占了全市的三分之一,去年宝安区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整治内涝,今年再投入了2亿元推进该项工作。去年年底前已累计完成61个内涝治理项目和56个“马上办”项目;2016年将继续推进49个内涝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8个,预计年底前可再完工34个。
“包括107国道在内的宝安中心城区内涝整治,目前正在做前期研究,力争年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尽早启动全面整治。”吴新锋表示。
内涝同比减少近两成
3月21日,深圳开始进入汛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入汛以来,降雨持续不断,截至7月1日,今年全市平均雨量为1352毫米,较近5年同期多了45%,其中最大降雨量在光明新区1723毫米。
“经过大力整治,全市今年共录得202处内涝积水,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两成,较前年同期减少近六成,防汛形势逐年好转。”深圳市水务局防洪排涝处处长赵彬斌表示。
内涝积水治理也是治水提质重点任务。2014年“5·11”暴雨后,我市决定实行动态整治机制,印发实施《深圳市防洪排涝整体近期计划》。深圳全市以及各区形成合力,通过“系统治理、重点突破、宣传警示、应急处置”并重,全面加强内涝治理。
据市三防办统计,两年来,全市完成近300处内涝点整治,经整治的宝安中心区、107国道、布吉吉华路、大剧院等一大批易涝区排水能力显著增强。
其中,“系统治理”方面,深圳制定了城市雨水排水综合规划,按计划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去年完成建成了一座大型排涝泵站-沙井泵站,启动了前海-南山深隧排水系统工程。同时还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制订了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加强雨水蓄滞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龙华新区大道北站片区内涝点隐患整治工程,提高标准复核北站隧道及片区管网,扩建市政管道,工程总投资654万元,现已建设完工。
“今年在防洪排涝方面,还计划推进105个项目,目前已有10个项目完工,在建22个项目。全年完成102个内涝点整治任务已按照进度要求完成39个。”赵彬斌表示。2016年4月挂牌公示了全市171个内涝积水点,目前已完成整治58个,占比约34%,其余内涝积水点纳入治水提质项目分批治理。
攻坚克难
排查隐患应对暴雨袭击
5月10日早上,深圳自西向东出现强降雨,暴雨导致全市共有50多处积水内涝及1处河堤坍塌,不少堵在上班路上的市民惊呼只能“滴滴打船”。网友“fay”还晒图称宝安107国道裕安路口动用皮艇运送上班市民。
据市三防部门分析,遇到极端降雨天气,强降雨历时长超过了一些地区现有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特别是原特区外的一些工业区易涝点,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有的雨水口设置在路面较高的位置,无法及时排水,一些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排水体系,引发新的洪涝隐患……这都是深圳内涝容易发生的原因。
今年多变的天气情况,内涝更是考验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今年汛期有5个显著特点:一是首场暴雨来得早,二是降雨频密不间断,三是暴雨云系发展快、短时强度大,四是突发性强、区域性强,五是伴有短时雷雨大风。”市三防办副主任黄强平坦言,面对5月至6月初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天气,我市各部门通力协作,突出防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及时防范应对暴雨袭击,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全市设置332处积水标识
目前深圳各区成立了由排水、交警、城管、消防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道路积水联合处置队,发生内涝积水情况一齐出动,迅速处置,最大程度降低社会影响。
“接到应急任务后,第一时间赶赴了107国道裕安路口,用皮艇运送上班市民。”宝安道路积水联合处置队一名工作人员坦言,遇到暴雨天气,只要看到黄色预警信号,就要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及时消除内涝。
“市三防办初步完成三防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了三防指挥决策信息化水平。”黄强平表示,据统计,今年“5·10”“5·20”两次暴雨中,全市上路排险人员分别超过2100人次和2500人次。此外,今年深圳更新补充了1600万元防汛物资,专门购置移动排涝泵车和配套发电机组、橡皮艇、冲锋舟等,分别送至内涝较严重的片区。
为提醒市民注意排水防涝安全,深圳在全市设置了332处警示牌、水标尺和涉水线等内涝积水标识,对暴雨期间车辆以及行人进行警示和指引,避免发生积水事故。
深圳对内涝点制订了责任人公布机制,自从2015年全市排查统计出当年新增的171个易涝积水点,并将新发现的内涝积水点行政责任人和治理责任人名单通过深圳水务网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今,针对每场暴雨所暴露出来的新增内涝点,也都分批对外公布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治理责任人,形成了常态机制。今年上半年“5·10”“5·20”暴雨,经核查全市新增了30处内涝点并及时公布。
治水有方
手机三防系统实时提醒市民
今年初,深圳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力争通过实施5年计划,争取3年内基本消除内涝风险,5年达到城市防洪排涝设防标准。一张防洪排涝的大网向全市铺开。
《深圳市防洪排涝整体近期计划》共确定实施270个应急工程,涉及内涝积水点221处,共计投资4.88亿元,目前已完成268个项目,整治内涝点219处。
根据部署,深圳未来将以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城市内涝等水问题,根据近期拟提请市政府审定的《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将明确近50项任务分工,加强部门衔接联动,加强制度机制创新,严格责任落实和时限要求,以试点区域带动全市,加快解决深圳内涝积水、水体黑臭等难题,取得最大综合效益。
此外,还将加快《深圳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和《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的执行力度,深入实施“宁水”“柔水”“畅通”等行动,力争5年综合治理550公里河道、新增783立方米/秒排涝设施能力,逐步消除全市446个内涝风险区。
根据计划措施,深圳内涝防治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排水标准也将全面提升,其中非中心城区达到3年一遇、中心城区达到5年一遇、特别重要的地区10年或10年以上一遇的标准。
此外,为更好地加强防洪排涝的管理,推进内涝防控信息化建设,三防指挥决策信息化平台目前已经建立,平台设置了水雨情基础信息采集、预警预报、视频监测、决策指挥、灾情管理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三防指挥决策信息化水平。近期全市增设约150个内涝自动化监测仪,动态监控积水内涝情况,目前已完成80多个。
“近期还开发研制了适合普通市民的手机报灾和查询应用软件,实现内涝积水灾情实时报送、动态查询。”黄强平表示,今后通过新开发研制的手机三防系统,市民可以通过移动收集端实时查看气象云图、水雨情信息、物资储备、避险中心、各类灾情等信息。
净水强音
人大代表:市政规划建设要一步到位
市人大代表陈锦花表示,近年来深圳政府对治涝投入力度大,能感受到内涝治理有所改善。对于内涝治理,现在有些内涝点设置了临时泵站抽水,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需要治本,要加强地下管网的建设。由于地下排水系统建设配套不足,一些地区经常发生内涝,后期的整治又需要重新开挖铺管,对当地居民出行也造成影响。建议政府在城市建设上,要提前做好市政规划建设,对目前新建的区域尽量做到市政规划建设一步到位。
治水专家:海绵城市建设可避免内涝
深圳市工业节水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李绍峰表示,深圳的城市开发强度比较大,确实存在城市治理管理的短板。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方向。海绵城市的建设可避免城市内涝,优化城市雨水系统的收集体系,光明和龙华等新区开发要提前做好规划。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