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生态治水号角 海绵城市添绿“人间天堂”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3-15 09:5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慧聪水工业网每逢大暴雨,杭州就将开启“看海”模式。出门要淌水、开车像开船,走路要摔跤、上班要迟到,不少网友吐槽“真是一种心酸的浪漫”。

如果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再把水“挤”出来,是否能摆脱“看海”的窘境?

海绵城市: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

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要提升建设水平,建设海绵城市。在政策春风下,海绵城市建设跃跃欲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指出,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黑臭现象,但水质的长效保持需要“组合拳”,需从城市水系统、区域水循环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开展综合整治。

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快排’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超过80%的水资源被直接排放。‘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增高,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过程,让从城市直接流出的水减少到40%以下。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说。

杭州20%以上城市建成区

五年后变成海绵城市

值此背景下,杭州市首个海绵公园——位于西湖区古荡街道古东社区的低影响雨水系统改造工程近日动工开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附近古东、古南、古北三个居民区地势较低,人口密度大,加上原有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怎样排涝成了大问题。

“这个海绵公园,由社区里原有的古苑公园改造而成。”项目施工单位杭州某知名建设集团的袁国华介绍,古苑公园中有个池塘,但因为地势低,不仅无法排涝,下雨涨水后甚至倒灌小区。“这个工程建成后,公园就像海绵一样,能吸、能排、还能浇灌,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海绵公园项目如何实施?施工人员在池塘旁开挖了一个容量约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建立了三套系统。第一套是排水系统,在多雨季节,先由池塘和蓄水池蓄水,一旦蓄满,就通过两个大功率水泵,将水强排到社区附近的冯家河,防止内涝;第二套是循环系统,在少雨季节,通过水泵形成蓄水池和池塘的水循环,防止水质下降;第三套是浇灌系统,在少雨季节,通过水泵将蓄水池中的水抽出,灌溉公园内的植物。剩余的水,将渗回蓄水池,以供再次利用。

据公开资料,该工程总改造面积约8.5公顷,预计今年上半年完工。届时,整个古东社区的抗涝能力将比往年大大提升。而古苑公园的建设正是杭州推进“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重大转变的缩影。

打造海绵城市

杭州打算这么干

自2016年起,杭州市区的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而老城区则要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和各类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等,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杭州将鼓励公建与小区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结合绿色建筑建设,在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在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和蓄水池,雨时发挥调蓄、旱时发挥绿化灌溉功能。

同时,根据要求,城市绿地与广场要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开展竖向设计,在消纳自身雨水径流的同时,要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改善城市道路排水,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发挥水体调蓄功能,有效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系。

简而言之,即雨水能渗下去,能蓄起来,能排出去。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指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结合原有建设项目的雨水积纳、排放系统,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留足够生态用地的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建设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透水铺装等。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