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我市100多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慧聪水工业网千百年来,沱江穿城而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内江人。表面上看,内江似乎并不缺水,但实际上,内江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市之一。特别是在一些水产养殖较密集的农村地区,部分水库污染较重,水质出现富营养化,本就缺水的一些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剧。
威远镇西水厂
2014年,我市全面启动农村水井水质检测工作。田家镇火花村,作为农村水井整改工作试点村率先开展工作。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11处,分散供水工程301处,完成投资6.78亿元,解决了102.4337万农村人口和10.1092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
镜头:
井水放心喝,村民乐开怀
“有点微甜,比自来水安逸!”虽然时下都流行“龙头一拧就出水”的自来水生活,但在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的村民心中,与方便的自来水相比,还是自家打的井水更好喝。
打井吃水,是不少农村地区仍在延续的传统。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的村民却因担心水质问题,不敢从井里取水吃。
2014年,村民的担忧传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耳朵里。之后不久,我市便全面启动了农村水井水质检测工作。田家镇火花村,作为农村水井整改工作试点村率先开展工作。
经过检测,火花村的215口水井中有不合格水井124口。这些不合格水井通过采取清掏水井、水泵除锈、过滤沉淀及增设井台、井盖等办法,进行分类整改后,水质很快得到改善。
根据农村水井水质监测工作安排,我市将用5年时间,对全市1680个行政村,按每村5口抽取8400口水井进行监测,分丰水期、枯水期进行取样,将监测水样16800件。
龙头一拧就有水
事实:
内江属严重缺水型城市
事实上,尽管有沱江穿城而过,但内江还是很“渴”。
资料显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的内江位于沱江下游,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内江主要属于沱江流域,境内有包括长江一级支流沱江在内的近百条河流,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4条,有大、中、小型水库38处。
内江看似有着丰沛的水资源,实则相反。由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内江水资源总量为15.1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51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年人均水资源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位列全省第20位,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市之一。
据测算,近两年来,内江430万人口一年的用水量约8.7亿立方米,这相当于26个甜城湖的储水量。
这组数据表明,虽然内江城内有沱江穿城而过,但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用水方便了
探因:
内江为何缺水?
看着碧波荡漾的甜城湖,说到内江缺水,有的人或许很不服气。
事实上,内江多年平均降水量维持在986.8毫米左右,属川中丘陵低水值区,是典型的缺水地区,资源性、水质性、季节性缺水现象十分突出。
数据表明,内江市人口占沱江流域总量的21.9%、耕地面积占21.6%、GDP占17.4%,而水资源量仅占沱江流域总量的14.4%,人口、耕地、GDP和水资源量分别为全省的5%、4%、4%和0.5%,人口经济布局与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匹配。
与此同时,内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过去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部分水库污染较重,水质出现富营养化,更使得本就缺水的一些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剧。
此外,内江全市无大型水利工程,已建成的3.6万处水利工程中,除9座中型水库外,其余均为小型工程,抗灾能力极弱。蓄水工程3.4万处,供水能力虽为7.28亿立方米,但根据近10年供水资料统计,全市蓄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仅在4.2~5.1亿立方米左右。在外调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内江仍然要依赖本地水资源的挖潜和过境水的利用为生。
因此,除了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也是内江缺水的又一大原因。
破题:
启动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
面对日益凸显的水资源严峻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市启动了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
按照计划,内江正在不断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长征渠规划修编,续建大、中、小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东兴区联合、资中县两河口、威远县大石包、隆昌县黑水凼共四座中型水库,治理威远河等10条中小河流。
作为唯一还在沱江取饮用水的地级城市,我市按照“一引、二蓄、三保护”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近、中、远期水资源保障规划,近期(2020年前),内江以濛溪河为主水源,沱江为备用水源,市中区黄河镇水库、东兴区联合水库为应急水源。远期(2030年后),内江以金沙江、青衣江为主水源,濛溪河为备用水源,沱江为应急水源。
为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我市继2013年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后,2014年10月又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正式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与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政府考核评价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大体系”。
与此同时,包括严家滩水库、黄河镇水库、船石湖水库在内的11个塘库1万亩水面通过鱼类修复、植物修复、微孔增氧修复等水质生态修复后,水质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据市水务局水政科工作人员介绍,自采取上述措施以来,我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全市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以2014年为例,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较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6.22万,但全市总用水量仍控制在8.7亿立方米,几乎与2013年持平。
未来:
贫困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11处,分散供水工程301处,完成投资6.78亿元,解决了102.4337万农村人口和10.1092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
通过“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市初步构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基本框架,为“十三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未来内江将按照巩固成效、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科学确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综合采取新建、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
同时,以贫困村为重点,按照《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方案》的要求,同步研究制定2020年贫困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的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