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减排限制纳入排污许可证 会带来哪些变化?

慧聪水工业网 2025-01-17 10:57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郑兴春 刘敏

近日,江苏省某市一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收到了属地生态环境局送达的排污许可证。与其他排污许可证不同的是,这份排污许可证是国内首张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与排污许可证联动管理的新型排污许可证。该排污许可证明确载明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日排放限值,并将其作为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必须严格落实的应急减排措施载入法定文书,实现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与排污许可制度的无缝衔接,对进一步提升应急减排措施的科学性和减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政府着力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然而,受不利气象条件、外来传输和排放总量等各种因素影响,多地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重污染天气。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仍有90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在1%以上,其中36个城市比率在2%以上,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形势较为严峻。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通过落实自行制定的应急减排措施,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控制和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指导企业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应急减排措施,生态环境部2020年6月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对39个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的应急减排措施进行了明确。这些减排措施大多通过减少生产批次或减少生产线的方式,限制企业的产能。以工业涂装行业为例,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黄色预警期间使用溶剂型原辅材料的喷涂、流平、烘干等涂装生产单元限产30%,橙色预警期间限产60%。

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由于生产批次和生产线难以准确核查等原因,这种限制产能的应急减排措施科学性、精准性不够,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某重点行业企业为例,该企业原有6条生产线,根据企业制定的应急减排措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红色预警期间3条生产线停止生产,橙色预警期间两条生产线停止生产,黄色预警期间1条生产线停止生产。实际上,由于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使用的仅有4条生产线,因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橙色预警和黄色预警期间,该企业应急减排措施落了空,未能实际减排。

设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污染物的日排放限值,将其作为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必须严格落实的应急减排措施并载入排污许可证,则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减排措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应急减排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导致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而不是机械式地限制所有重点行业企业的产能,尤其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不排放导致此次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污染物的企业。因此,通过设定低于正常排放限值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主要污染物日排放限值,让满足排放限值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生产,有助于达到不影响产能的情况下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根本目的。此举能够促进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值得各地借鉴。

同时,笔者还发现部分企业制定的应急减排措施存在未实际减排的现象,但因其符合减排措施的要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面临着处罚难的问题。随着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污染物日排放限值纳入排污许可证,有利于提升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企业一旦存在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载明的排放限值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就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超标排放进行行政处罚,倒逼企业进一步提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制定和落实工作的重视程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