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亿 节能环保产业迎来“黄金期”
15万亿元,一个大市场已然开启。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政策导向明确、影响深远。
需要关注的是,《意见》提出了多个量化工作目标,但只有节能环保产业2030年的产值目标是首次提出。市场机构预测,未来6年产值将实现50%左右的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大概在7% 左右,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未来6年产值实现50%左右的增长
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份重要的文件将节能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一同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将节能环保视为一个整体产业制定规划,始于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并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
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产值约4.5万亿元,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涌现出7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进入“十三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12月发布《“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左右。
期间,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数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两会召开推迟了两个多月,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报告。即便如此,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明确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2021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未发布国家层面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直到此次《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的目标。
和君咨询等机构预测分析,从8万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在未来6年的时间里增长50%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大概在7% 左右。
“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十四五’末、‘十五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还将持续上升,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马辉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说道。
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资深合伙人杨宁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表示:“当2030年达成规模发展目标时,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将接近10%,届时节能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受益的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仔细研读《意见》就会发现,节能环保产业有着明确的量化目标,这恰恰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即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分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三大类。
其中,节能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延续了上述分类。不难看出,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行业众多,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就推动节能产业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均是高耗能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国家围绕节能领域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
“当前,节能重点不再是单纯的能源节约,而是转变为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基础的能源效率提升。”杨宁向记者分析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节能装备制造、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将是节能产业的增长点。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意见》提出,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目前,很多终端消费品开始强调使用再生料的比例,这使得再生资源利用成为一条新赛道。
此外, 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将推动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走向更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而这也同时催生了一个超万亿级的新风口。
值得关注的是,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
环保产业方面,受益于近些年环保相关法律、政策的密集出台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继实施,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预计“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
“上半场环保产业主要以政策导向和产业导向为主,下半场将转向经济导向和社会导向,进一步与绿色发展大局同频共振。”马辉认为,在此背景下,环保产业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延伸,以融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强调资源节约和能源高效利用,逐步形成环保产品与服务、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等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体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判断,环保产业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产业发展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例如,生活垃圾制氢、退役装备循环利用等新兴领域,将推动固废治理与新能源、资源开发等产业上下游的投资,以及高效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等相关新赛道的发展。
企业如何把握新一轮产业机遇?
就推动节能产业发展而言,工业领域潜力最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雷英杰摄
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必将带来长达数十年的主题投资机会和超出想象的广阔市场。在这条15万亿的赛道上,荆棘密布,充满竞争与挑战,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主体,企业该如何把握新一轮产业机遇?
“企业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北京暮辰恒新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王佳林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更多依赖于持续的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是要更多引入数智能力。可以预见,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支持下,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更智能、更快捷、更精准。
马辉持有相似观点。他也认为,企业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数智化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探索丰富应用场景,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新时代需求下,绿色低碳、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马辉表示,企业要转变观念,把握发展节奏,调整角色定位,迭代升级战略布局,既要“站高位谋全局”,也要“找准坐标谋发展”,这个过程考验的就是企业求新求变的勇气和定力。
对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强化内功修炼,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包括:坚守长期价值,培育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强化专业能力,实现技术产品化跃升,促进差异化发展;提升精益化运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是深入调研海外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制定“出海”计划,通过调整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海外需求,开辟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