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 千亿赛道的蓝海与暗礁

慧聪水工业网 2024-10-23 10:25 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智慧水务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驱动实现效率的提升,而这场效率革命正在成为存量市场的核心战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水务行业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智慧化的需求其实在水务场景里是愈发明显的。面对已经高度饱和的市场环境,提升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成为水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栏目|行业分析  作者|青山研究院  视觉|山上小青

这是环保领域唯一一个,在定义和路线上都存在极大争议的赛道。

十个专家能给出十种不同的定义,每一个都自认为高人一等;十个创业公司有十种技术路线,每一个都号称更先进。

总之你只要敢“抛砖引玉”,那必然成全你“求锤得锤”。

一位在智慧水务领域创业多年的老兵谈到,在一些公开场合,自己有时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因为不管你说自己是做智慧水务的还是数字水务,亦或是环境物联网,总会有人告诉你,你的定义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定义即错误,总之认识始终会遭到各种碾压。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人站在商业和行业交集的视角,给出符合中国水务行业实际的建议,导致智慧水务的讨论越来越多地陷入理论堆砌和认知混乱。

相比之下,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的争议显得“朴素”得多:即使是垃圾处理这个火药味十足的领域,也不过是争论该烧还是该资源化,但对于赛道的定义和方向,却并没有那么多的拉扯。

尽管市场潜力被广泛看好,但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面临重重阻力。这个被誉为潜力巨大的“千亿赛道”,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本文将从市场现状、商业模式、转型挑战和未来方向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有益参考和启发。

01、红利幻象与现实博弈

智慧水务的迷思与挑战

近十年,智慧水务行业在快速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在红利幻象与现实挑战之间博弈,展现出一幅充满矛盾与反思的图景,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条被寄予厚望的赛道陷于迷思与挑战。

1、预期与现实的落差:智慧化转型步履维艰

智慧水务的潜力毋庸置疑,从水资源优化到环境保护,智慧化管理被视为提升水务行业效率的关键。然而,行业发展速度远不及预期,市场释放的实际速度慢于行业的乐观设想。智慧水务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一方面,智慧水务转型涉及系统性变革,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更是对传统水务管理方式的全面重构。智慧化改造需要整合多种前沿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种跨学科的技术融合对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高要求。企业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面临硬件设备与系统软件兼容性差、技术调试周期长、集成难度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复杂性导致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周期被不断拉长,智慧化的步伐变得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智慧化项目的投入与回报周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菲,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巨资来部署硬件、建设数据平台、开发算法模型等。然而,这些投入能否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仍然充满变数。很多企业在完成智慧化改造后,发现其带来的运营改进难以直接量化为财务收益,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智慧水务的信心。

2、数据安全与标准缺失:智慧水务的隐忧

智慧水务的核心在于数据驱动的管理优化,但数据安全与标准化的缺失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掣肘。在智慧水务系统运行中,大量的实时数据被采集、传输和存储,包括用水量、设备状态、管网压力等重要信息。这些数据不仅是水务管理的核心资源,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安全风险。

数据泄露和滥用的担忧,让智慧水务企业在数据处理和隐私保护上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加剧了市场对智慧水务系统安全性的质疑。水务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用户对数据隐私的高度重视,成为智慧化推进中的重要阻力。许多企业不得不在数据保护与系统开放性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这使得智慧水务的应用推广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智慧水务在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上的缺失,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同供应商的设备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和通信协议各不相同,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和升级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使得企业在跨平台集成和数据共享方面面临巨大障碍。行业标准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智慧水务的系统稳定性和互操作性,还增加了客户的选择难度,削弱了整体解决方案的效能。

3、市场观望与保守:甲方的投资困境

智慧水务的推广还面临着来自甲方和业主的保守态度。地方政府、水务公司和其他甲方在面对智慧水务项目时,往往表现得非常谨慎。这种观望与保守,既是对智慧化系统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回避,也是对过去失败案例的反应。

近年来,部分智慧水务项目在实施中因技术问题、管理不善等原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烂尾的情况。高昂的投入未能带来相应的收益,不仅让甲方蒙受损失,也打击了市场对智慧化转型的信心。这些负面案例直接影响了企业和政府在智慧水务上的投资意愿,项目从设想到落地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资金短缺、决策延迟等问题而搁浅。

同时,水务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地方水务企业多处于预算紧张状态,债务压力和维护成本高企,使得智慧化投资变得更加困难。智慧水务的投入被视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使得甲方在面对投资选择时,更加倾向于维持现有系统的稳定运营,而非冒险追求智慧化的前沿改造。

智慧水务的红利幻象与现实博弈,折射出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矛盾与挑战。从技术难题、数据隐忧到市场保守,智慧水务的发展路径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02、商业模式的反思与重塑

智慧水务的成长阵痛

在智慧水务发展的初期,市场对全面智慧化解决方案抱有极高期待,许多企业试图通过“一揽子”服务来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然而,这种“大而全”的商业模式逐渐暴露出高成本、技术复杂性和交付边界不清等问题。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智慧水务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反思与重塑。

1、全面解决方案的困境:复杂、昂贵且难以交付

智慧水务的全面解决方案曾被视为理想的转型路径,涵盖从硬件安装到数据集成、从智能算法到决策支持的全流程服务。然而,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全面解决方案技术集成的复杂性远超预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硬件不兼容、数据对接困难、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企业在实际交付时,常因技术难题无法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导致客户不满。

其次,全面解决方案的高昂成本也让客户却步。智慧水务项目的投入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而回报周期长、收益难以量化,使得客户对这类大规模投入持谨慎态度。许多地方水务公司和政府部门面临财务压力,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全面智慧化改造成为难以承受之重。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导致项目经常陷入烂尾,企业和客户都在痛苦中摸索前行。

2、模块化与专业化:从“大而全”到“按需定制

面对全面解决方案的种种问题,智慧水务企业逐渐转向模块化与专业化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再追求覆盖水务管理的所有环节,而是聚焦于客户最为关心的核心痛点,通过提供独立的功能模块,如智能水表、在线监测系统、管网优化软件等,来解决具体问题。模块化服务不仅降低了技术复杂性和交付风险,还显著缩减了客户的初期投资成本,使得智慧化转型变得更具可行性。

模块化模式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渐进性,它允许客户在资金和需求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施智慧化改造,而不是一次性承担巨大的投入压力。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使得项目更易于管理和控制。模块化模式的成功推动了专业服务商的崛起,这些企业专注于某一技术领域,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来占据市场。

3、商业模式的回归:轻量化与高效化

在青山研究院的调研中,水务企业客户在智慧化改造中更倾向于选择轻量化和高效化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客户需求的深入挖掘,智慧水务的商业模式正在向“轻量、高效”方向发展。这种模式下,企业不再追求复杂的全流程覆盖,而是通过专业的硬件设备、工艺包、简洁的系统集成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转型不仅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门槛,还帮助客户在短期内看到实效,从而增强他们对进一步投资智慧化的信心。未来,智慧水务企业将更加注重精准定位,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助力客户实现从局部智能化向全面智慧化的平稳过渡。对于智慧水务行业而言,这是一条更加务实且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道路。

智慧水务从“大而全”到“模块化、专业化、轻量化”的演变,体现了市场对商业模式的理性回归。模块化与专业化的模式让智慧水务企业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降低了客户的投资风险,提高了项目的落地效率。未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智慧水务的商业模式将继续优化,推动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渐进式发展。

03、水务市场的智慧化转型

渐进式发展而非一夜之间的剧变

智慧水务的转型被视为行业未来的必然方向,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就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智慧化转型是一个需要时间、资源和技术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场可以一夜之间完成的剧变。中国水务行业在经历了快速扩张和大量资金投入后,正进入一个更加务实和理性的转型期。智慧化升级的步伐,需要在现实的经济压力、技术成熟度和行业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渐进式的推进。

1、经济基础:资金压力制约智慧化的速度

过去十余年,中国水务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迅猛的发展期,大量资金涌入,使得行业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然而,随着建设高峰的过去,水务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和债务压力,尤其是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水务项目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当前,许多水务企业的现金流已经被大量的基础设施维护、贷款偿还所占据,智慧化改造虽然在长期看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其高昂的初期投入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这种经济现实导致许多企业在智慧化改造中更加谨慎,他们往往选择优先解决迫在眉睫的运营问题,而非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性升级。智慧化的投入往往被视为“奢侈”的改造,企业在面对财务压力时,倾向于推迟或分阶段实施。这种渐进式的投资模式虽然延缓了智慧化进程,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在面对转型时的务实选择。

2、渐进转型:从精细化管理迈向全面智慧化

智慧水务的本质是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然而,这一过程无法脱离现实的商业逻辑,必须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从当前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智慧水务的转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倾向于先从能够带来直接效益的环节入手,如漏损监测、智能调度、能源管理等,逐步替换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设备。这种局部智慧化的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还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运营效率提升。通过这样的逐步改造,企业不仅降低了智慧化转型的风险,也为后续的全面智慧化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这种渐进的转型路径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控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化系统,企业能够在发展中调整战略,逐步从局部的智能化走向整体的智慧化。最终,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财务状况的改善,企业将有能力实现全面的智慧化升级。

3、未来方向:智慧化转型的长期价值

尽管当前的智慧化转型进程缓慢且复杂,但其长期价值和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确。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水务企业面临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多重压力,智慧化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手段。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将帮助企业在水资源调度、设备维护和用户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更高效的管理,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此外,智慧水务的转型还将逐步推动行业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模式向更加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转变。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调度等智慧化手段,不仅能够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整体运营的效益。

以华东地区某7.98万吨/天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的智慧升级为例,该项目一期采用“厌氧+AO+高效澄清池+臭氧氧化+磁混凝沉淀”工艺,二期采用“BAF+臭氧氧化+磁混凝沉淀”工艺,工艺系统较为复杂,加之园区污水来源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排放标准严格,精细化运营难度非常大,管理上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风险。

该厂在智慧升级之前,采用传统运营模式:一则对于复杂多源的来水,只能通过经验判断保障生产,难免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二则为了降低滞后性决策的风险、保障达标,无可避免地采取保守运行策略,导致运营成本高;三则运维管理资产难以沉淀,运营过程和结果难以科学评价,过度依赖经验,经验又难以复制和传承,始终难以实现管理升级。

针对该厂的现状,数翰科技为其提供了全厂智慧化运营升级方案,以生化单元单点为起点,让AI代替人类运营,实时决策与实时控制,逐步接管溶解氧管理、碳源的智能投加,再到高效单元和臭氧单元的智慧控制等,通过多工艺间联动打破了各单元的控制界限,完成了AI从单点到全线的控制,实现了人工智能对水厂运营的全流程接管。

该系统在开发之初,考量到水厂的园区属性,将上游企业所有能接入的排污数据与厂内数据融合并深度挖掘,建立园区污水运营中心,能够协同园区上下游,从资源化的角度实时的、科学的对园区来水分流与调配,智能预警、智能配水及快速溯源,完成了从厂外到厂内、从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全面优化,为该厂降低运维费用超970万元/年,减碳达到12,500吨/年。

同时,数翰科技通过对算法模型的泛化能力、可迁移性不断追求,降低了对生产过程数据量与数据维度的依赖,算法模型中软测量的功能可降低对于仪表数量与精度的要求,使得运营和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的门槛大大降低,为传统水厂工厂打开了智慧升级的大门。

除此之外,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水务将不再只是简单的管理工具,而是成为水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转型将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从基础设施的更新到业务模式的重塑,智慧水务将引领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04、存量水务市场

效率革命是一场关键战役

智慧水务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驱动实现效率的提升,而这场效率革命正在成为存量市场的核心战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水务行业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智慧化的需求其实在水务场景里是愈发明显的。面对已经高度饱和的市场环境,提升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成为水务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存量市场的转型压力: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

中国水务行业已步入存量市场阶段,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在过去十余年里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实现了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扩张。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投入模式已经进入尾声,行业正面临着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提升效能的新挑战。当前,水务企业的财务负担沉重,运营成本高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降本增效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存量市场中,智慧水务的效率革命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口。智能化监测、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自动化调度等技术手段,可以显著减少运营中的人力和资源浪费,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智慧化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更精准地掌控水务运营状态,还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减少日常管理中的低效环节,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2、核心能力的再造:从降本增效到竞争力重塑

智慧水务不仅是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重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内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水务企业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来确保合规运营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水质变化、漏损情况和设备故障,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

此外,智慧水务为企业带来的不只是内部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水务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运营数据调整供水调度、优化管网配置、预测水资源需求,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灵活调整使企业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佳配置。企业通过优化资源利用率和提升管理效率,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在行业中树立了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

3、跨领域技术融合:未来效率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智慧水务的效率革命不仅依赖于行业内部的技术进步,更需要借助外部先进技术的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智慧水务的应用场景拓展和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跨领域技术的引入将使智慧水务在预测性维护、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水务企业可以提前预判设备故障并及时进行维护,避免因设备停机而影响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为智慧水务的数据安全和透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而随着跨领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水务的效率革命将更加深刻地改变行业的运行逻辑和竞争格局。企业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水务技术,还必须具备整合多学科技术的能力,才能在这场效率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05、给予这场效率革命更多的耐心

智慧水务的转型并不是一场风口上的急速奔跑,而是一场注定需要时间打磨的长远之战。这个领域的理想虽大,但在现实中步步为营、不断试错才是常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