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污水处理厂有了“智慧大脑”

慧聪水工业网 2024-10-15 09: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BIM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人员管理更加规范、资产管理做到全流程、加药用电等能耗管理做到精细化……

记者日前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污水处理厂了解到,这一污水处理厂通过建立智慧化管理平台,对污水处理全要素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全面实现运行记录数字化、管理指令精准化、运行管理科学化,为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助推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营管理跨上新台阶。

运行智慧化

南庄污水处理厂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西部,规划规模首期5万m3/d,远期15万m3/d。首期在2012年投产,规模为2.5万m3/d,出水标准一级B;二期项目投产后,南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日均处理能力提升至2023年4.8万m3/d,出水标准从一级B提升至一级A。

“我们本着建管并重的思维,从绿色、智慧、低碳的角度开展建设和运维的工作,从建设和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进行考虑。”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排水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爽告诉记者,项目在建设的同时,同步搭建智慧运维体系及精细化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管理集合在智慧平台上,管理人员可实现远程操控。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搭建的时候,污水处理厂深度参与指导,建设方按照污水处理的需求来写代码,各项功能高度匹配日常管理要求,实现智慧化监管。

管理规范化

“我们现在都是无纸化办公,工作任务、考勤、交接班等,都可以在手机系统上完成。”南庄污水处理厂厂长陈荣杰告诉记者,系统可实现自动排班、工作任务自动生成,考勤、打卡、巡检、交接班全部线上完成。

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设备有异常或工艺有问题时,可现场拍照系统直接上报,后续人员处理也要在系统记录,各项工作做到可查、可跟踪,实现对人员管理规范化。

在污水处理厂内,记者发现所有的设备都贴有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即可查阅该设备的型号、厂家等相关信息。“我们的资产管理做到全流程。”张晓爽提到,污水处理厂设备从进场到维护、维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有记录并制成二维码,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做到账目清、成本清,奠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系统还设置了专家辅助功能。“这个功能里面集合了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张晓爽告诉记者,即工作人员日常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问题,可一键查询,寻找解决方案,实现专家就在身边,“遇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都会及时更新,对于新入职人员来说,这个功能相当于一本工作宝典。”

能耗精细化

打开智慧平台,污水处理厂每月的电耗、用药量,一目了然。系统精细化管控生产成本,对水耗、电耗、药耗、重点设备的能效实行能耗监控,对比预算同比和环比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成本精准管控。

“对比设计能耗及实际能耗,一旦实际能耗超过设计的范围,我们就会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实行预防性维护。对于能耗较低的,我们也会总结经验,使管控更科学有效。”张晓爽介绍说,通过系统管理,污水处理厂能耗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南庄污水处理厂也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低碳水厂服务认证的污水处理厂。

系统还实现厂网联动实现精准调度,通过监控厂内的进水水位、流量等信号与厂外调度实现联动,实时与管网运维单位互通信息,科学研判管网运行情况,可适时优化调度方案,减少污水溢流风险,在污水有效收集和能耗控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秉承建管并重的理念,南庄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南庄污水处理厂于2022年8月开始改造建设污泥车间,对污泥干化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污泥处理主要由离心脱水和低温干化两部分组成。经过离心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在75%左右,再进入低温热泵干化设备,深度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降低至20%以下。相较原有板框工艺污泥减量50%,极大节省了后续运输处置成本。且伴随着污泥含水率下降,污泥热值大幅提升,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利用,以及智慧平台的建设,南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生产运营少人化、精细化的智慧化管理,不仅提升了运营管理水平,也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