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市场壁垒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0112亿元,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计量仪表是以微型计算机(单片机)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有机结合组成的新一代“智能化仪表”。它通过自动检测和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实现水、气、热、电等的智能计量,能够实现对用能量的计量、监测、计价、收费、控制、统计的智能化或远程自动管理。
智能计量仪表具有诸多优势,如高精度、高稳定性、易操作、可远程监控等,已成为现代计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厂、政府、小区、学校、企业等用户群集中的领域。
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市场壁垒
一、技术壁垒
智能计量仪表是现代CPU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功耗技术、智能IC卡技术、无线远传技术、有线远传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控阀技术、数字运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涉及诸多高端技术领域。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由于客户使用环境及应用要求各不相同,用能过程的不可溯性要求产品长期可靠使用,否则难以实现收费和控制的目的。
二、人才壁垒
智能计量仪器仪表的开发既需要在某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又需要全方位掌握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学术带头人。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拥有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的研发人才和在本领域有长期研发经验的学术带头人,而且能够不断培养和储备人才,提升企业的人才优势,才能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三、经验壁垒
由于智能计量仪器仪表涉及多个高端技术领域,需要将技术成果综合运用到产品中,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些产品的开发需要在某方面具有实践经验,同时要求企业拥有多年设计、生产、运行、服务积累的经验及良好的品牌形象,方可得到不同客户的认可接受。产品的稳定、可靠质量需要持续不断的产品改进,而产品的改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成熟理论经验和参数的支撑,研发经验需要长时间累积。
四、政策与法规壁垒
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受到各国政府的政策与法规的影响。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财政补贴、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智能计量仪表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同时,政府也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实施质量监督、开展市场监督等方式,监管智能计量仪表的质量、性能、安全和合规性。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智能计量仪表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构成了行业进入的壁垒。
五、品牌与市场渠道壁垒
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知名品牌在市场份额、客户信任度、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打破现有品牌的壁垒。同时,智能计量仪表的销售渠道也具有一定的壁垒。现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新进入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计量仪表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其研发和应用。例如,“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智能计量仪表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提升装备制造水平的目标,智能计量仪表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获得了积极支持。
此外,关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也推动了智能计量仪表在能源监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智能计量仪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计量仪表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例如,远程抄表、智能分析、精准控制等功能得到广泛推广,实现了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了能源管理效率。
未来,智能计量仪表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拉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智能计量仪表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智能计量仪表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