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成果
水利部于2024年9月26日(星期四)下午召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成果介绍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和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彭静、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段虹共同答记者问,水利部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刁莉莉主持会议。
刁莉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水利部新闻发布会。
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已于今天下午圆满闭幕,我们第一时间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成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金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彭静、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段虹。
下面,我们首先请李良生副部长作介绍。
李良生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媒体朋友对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的关注和支持。经过为期四天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刚刚圆满落下帷幕。我们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大会的丰硕成果。
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以“共促未来水安全”为主题,围绕水战略与水政策创新、数字孪生赋能智慧水利、气候变化与涉水灾害、水与粮食能源安全、水与流域生态系统、知识集成与传播六大议题,举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包括开闭幕式、3场全体大会和56场平行会议,同期举办了13场多双边水利国际合作机制性会议。水周还专门举办了中国水利科技创新成果展,生动展现了中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与建设成就。
丰富多彩的会议交流活动吸引了亚洲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涉水企业及国际组织的近130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包括国外代表约600人。来自9个亚洲国家部长级官员出席水周活动,分享了各国的治水政策与实践。水周期间,各国代表针对亚洲乃至全球面临的严峻水挑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凝聚了各国就下一步合作达成的诸多共识,也为未来水利领域的区域和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水周开幕式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作主旨报告。李国英指出,面对新老水问题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创性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指引下,中国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与亚洲各国在水利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政府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庄严承诺并采取了有力行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李国英部长在主旨报告中倡议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协同推进理念创新、治理创新、科技创新、合作创新,加强区域水治理合作,携手并肩共促未来水安全。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中国水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赞赏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的积极贡献。
本届水周取得的热烈反响,充分反映了亚洲国家对水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挑战性。展望未来,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亚洲和全世界面临的严峻课题。正如李国英部长主旨报告所言,中国所面临的水挑战也正是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挑战。中国愿意同亚洲各国交流和分享治水理念、智慧与经验,也愿意同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携手同行,为亚洲区域水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最后,我代表本届水周主办方中国水利部,感谢共同主办方亚洲水理事会的通力合作与相互支持,感谢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有关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对大会的全面深度参与,感谢所有新闻媒体对大会的关注、报道和宣传。我们期待着未来在更加广阔的水利舞台上与更多国内外伙伴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的实现。
谢谢大家,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刁莉莉
谢谢李良生副部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问答环节
问答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在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开幕式上,李国英部长在主旨报告中系统总结了中国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国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进展以及成效?
李良生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是我们水利人的责任和奋斗目标。水利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奋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了整体性跃升。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近十年来,中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1%降至0.24%。
二是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深层次变革。我们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14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与2014年相比,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全国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至350立方米以下,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三是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了全局性优化。我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在此基础上,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有力有效平衡了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752亿立方米,惠及1.85亿人。2014年以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约3.6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1.5亿亩,灌溉面积达10.75亿亩。
四是江河湖泊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善。我们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从2022年开始,京杭大运河在断流百年后,实现连续3年全线贯通,再现了壮美运河千年神韵。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曾经干涸的“华北明珠”白洋淀,近年来水面面积稳定在250平方公里以上。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实现总体回升。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9.71%提高到2023年的72.56%,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双下降”。越来越多的河湖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答2
中国日报
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不仅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水治理领域的成就,也为未来水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请问本届水周取得了哪些务实成果?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段虹先生来回答。
段虹
谢谢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
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围绕“共促未来水安全”这一主题,贯通高层对话、商务企业、科技创新三大支柱,展布六个方面的交流议题,为全球和亚洲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全方位促进我国水领域先进技术、设备、标准“走出去”,通过“一主题、两目标、三支柱、六议题”的总架构,取得了以下具体成果: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获得亚洲国家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中国江河治理成就卓然,中国的治水经验可为他国提供借鉴,必将为世界河流治理带来巨大裨益。
二是发布《北京宣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亚洲水声明》,重申水作为生命源泉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呼吁世界各国分享治水智慧、共同推进涉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携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亚洲国家应对水挑战、保障水安全的共同承诺。
三是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水科技报告》编撰工作,呼吁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积极推动全球水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制定国际技术标准和规则,发起全球科技创新议题,推动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共同为推动世界涉水科技发展、实现涉水技术共享发出中国声音。
四是签署十余项多双边合作协议,多家中方机构与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尼泊尔、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多国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技术合同、合作协议等,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乃至全球涉水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务实成果,本届水周搭建亚洲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倡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示了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共同推动全球水治理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水治理新篇章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答3
封面新闻
本届水周的主题是“共促未来水安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水管理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安全挑战。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亚洲面临哪些水安全挑战?中国如何同亚洲各国一道解决这些挑战?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金海先生来回答。
金海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当今世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水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挑战。为有效应对水挑战,各国都在付出艰辛努力。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与洪水有关的灾害比前20年增加了134%。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2024年联合国水发展报告》指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极高”的水资源短缺压力,这些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率都已经超过了80%。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22年发布的数据,亚太地区有近5亿人无法获得基本的水供应,11.4亿人未能获得基本卫生设施。
此外,全球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根据联合国统计,有44%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安全处理。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自1970年以来,全球已经失去了1/3的湿地,淡水动植物野生种群平均下降了83%。亚洲地区同样面临着水体污染、河湖萎缩退化、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水生态、水环境问题。
中国近年来的治水成就,筑牢了保障国泰民安的水利根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水安全支撑保障。回顾过去10多年的治水历程,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治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实践也深刻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能够为解决亚洲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水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着眼当前亚洲和全球面临的水安全风险挑战,基于中国治水实践和经验,中国利用包括亚洲水理事会在内的多边平台,积极与各国分享中国治水智慧,提供中国治水方案。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实施了包括中哈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在内的民生工程,以及澜湄甘泉行动计划等暖民心的“小而美”项目,还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共建小水电等技术联合实验室,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切实增进了当地民生福祉。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问答4
新华社
本届水周发布了《北京宣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亚洲水声明》。这一声明凝聚了亚洲各国在水治理方面的共识,提出了中国对于解决亚洲及全球水问题的中国倡议,与会代表高度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请问《北京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未来如何推动落实宣言有关承诺?谢谢!
李良生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本届水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开幕式上,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和亚洲水理事会主席尹锡大共同签署并发布了成果文件《北京宣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亚洲水声明》。
《亚洲水声明》是历届亚洲国际水周重要成果文件,目的是凝聚亚洲国家的治水共识,汇集各国的治水经验和智慧,就全球关注的热点水问题发出亚洲声音,提升亚洲地区在全球水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为体现中国作为东道国对解决亚洲水问题的重要贡献,本届水周首次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发布《亚洲水声明》。《北京宣言》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充分吸收数字孪生水利、河流伦理等中国治水智慧和方案,可为破解亚洲各国普遍关心的水问题提供具体可行、普遍适用的中国治水良策。
《北京宣言》强调以实际行动保障亚洲及全球未来用水安全,并在六个方面作出承诺。一是加强水战略与水政策创新,树立节水优先理念,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二是发展数字孪生赋能智慧水利,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涉水灾害,制定有效的灾害防御和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提升早期预警和预报系统,减轻气候变化导致的涉水灾害影响。四是统筹水与粮食能源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增效,提升绿色、可持续水电的优化调控功能,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和碳减排。五是保护水与流域生态系统,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践行河流伦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推动知识集成与传播,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共享治水优秀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水文化。
水利部高度重视亚洲水合作,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框架下,与亚洲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了一大批成果丰硕的务实项目,得到了有关各方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面向未来,水利部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践行《北京宣言》有关承诺,与亚洲国家交流分享治水智慧和经验,为推动亚洲地区加速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更多贡献。谢谢!
问答5
人民网
我们注意到,在第十届世界水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报告,引发国际人士高度关注。水周第三场全体大会的主题是“河流保护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国和国际组织流域治理专家就河流健康与保护开展交流,“河流伦理”再次引发热议。请问如何理解建构河流伦理的内涵?国际社会对此有何反响?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彭静女士来回答。
彭静
谢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河流保护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现代化水治理面临新挑战,对治理理念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由此赋予了河流生命概念,确立了河流道德主体地位,把人类道德关怀范畴扩展到河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正确处理和调节人类与河流关系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指明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了有关河流伦理的哲学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河流保护治理的根本遵循。
建构河流伦理,以“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念。强调统筹考虑人与河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强调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强调人类保护河流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倡导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实现的这一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新范式,已经得到世界各国行业管理者及专家学者高度赞许和普遍认同。大家表示,中国在河流保护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建构河流伦理,作出了直接且坚定的承诺。大家高度认同中国提出的河流伦理理念,期待这一理念在全球得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科学规范开发利用河流的行为,坚持治水思路,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应有之义。我们真诚期待与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共享,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深入推进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河流保护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问答6
中国水利报
“数字孪生赋能智慧水利”是本届水周的6个分主题之一。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水利部强化科技赋能,助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落实,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请问目前在加强水利业务“四预”技术助推智慧水利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进展?下一步有什么安排?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段虹先生来回答。
段虹
谢谢中国水利报记者的提问。
近几年来,水利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智慧水利建设要求,锚定“延长预见期与提高精准度有效统一”的目标,统筹推进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的建设,初步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引领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水旱灾害防御、突发事件处置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在预报方面,强化降雨预报模型、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创新及应用,建成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平台,初步形成了覆盖“天空地水工”、贯通“云中雨、落地雨和洪水”的监测预报链条,支撑精准超前预报。
在预警方面,构建了预报预警、短临预警和实况预警等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通过动态调整预警指标阈值与拓宽预警发布渠道,及时把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和受影响区域的社会公众。
在预演方面,自主创新研发河网水动力预报系统,实现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快速建模功能,可第一时间基于高精度数据底板开展洪水演进预报、模拟预演灾害风险,支撑前瞻科学预演。
在预案方面,推进复杂水工程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攻关,构建了具备“正算”“反算”功能的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可在数字流场中推演水工程运用次序、运用时机、运用规模,支撑“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精准调度。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采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四预”,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持续提升水利业务“四预”技术水平,推进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一是实施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船)、测雨雷达、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等现代遥感和监测技术,进一步夯实一体化监测感知基础,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测感知能力,为水利业务“四预”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二是聚焦水利业务“四预”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研制基于现代化水文信息感知与监测数据的雨水情分析预报数学模型,开展基于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水工程串联、混联“反算”技术攻关,努力延长水情预报预见期与提高预报精准度,实现精准超前预报、快速直达预警、前瞻高效预演、科学精准调度,支撑打赢每一场水旱灾害防御硬仗。谢谢!
问答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
本届水周的6个分主题之一是“气候变化与涉水灾害”。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洪涝灾害的水隐患不断加剧,中国政府多措并举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今年的防汛形势如何?水利部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来保障今年的安全度汛?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彭静女士来回答。
彭静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极端性特点更加凸显,全国面平均降雨量60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0%;我国主要江河接连发生编号洪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8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倍,其中288条河流超保,67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洪水。
水利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从早从细从实做好各项准备,着力提高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全力打好水旱灾害防御主动仗。
一是提前部署。汛前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印发《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突出防御重点,全面落实措施。部领导和总师带队开展备汛情况检查,深入排查风险隐患。4月1日入汛后,水利部门迅即进入防汛工作状态。
二是预字当先。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加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以及降雨产汇流、洪水演进模型等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有效统一。全国共发布洪水预警4266次、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41期,向防汛责任人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3156万条,向公众发送24亿条,为防汛抗洪和避险转移赢得先机。
三是科学研判。水利部贯通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依托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跟踪掌握、动态预演洪水演进及风险等情况,为洪水防御和险情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强化指导。入汛以来,每日滚动会商研判,逐日“一省一单”将风险预警到河流、到水库、到村庄、到责任人。严格执行主汛期部长“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防汛会商22次,4次赴江西、湖南、北京等地防汛一线指导。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39次,派出139个工作组协助指导地方做好防御工作。
五是科学调度。坚持流域一盘棋,系统科学安全精准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精细调度流域骨干水工程。入汛以来,七大江河流域6441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1425.59亿立方米,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创新机制。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建构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梳理优化重大事件处置流程,制定发布了水利部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应对重大水旱灾害事件。水利部减灾中心制定了重大水旱灾害事件技术支撑机制,发挥技术单位优势,确保第一时间提供全面支撑。在重大险情发生后,水利部迅速启动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第一时间会商研判部署,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现场,建立前后方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支持地方开展抢险救灾。
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成功应对了多场暴雨洪水,有效处置了各类洪涝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影响和损失,取得了防汛抗洪重要阶段性成果。谢谢!
问答8
人民政协报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严峻的饮水安全挑战,同时,我们在解决这一挑战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而积极的进展。我想请问中国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有哪些经验和成效?谢谢!
李良生
这个问题请金海先生来回答。
金海
谢谢人民政协报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2009年,中国就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按照现行标准,中国已于2020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质量和用水方便程度显著改善,有力促进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中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是21世纪以来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水利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持续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水利部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政策保障和技术标准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3”就是在工程建设方面,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改造;“1”就是突出工程管理,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县域统管实行专业化管理),力争再用3—5年时间,初步形成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是完善工程布局。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对城市供水管网短期无法延伸覆盖的地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对无法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范围的地区,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供水工程563万处,服务农村人口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0%。
三是推行县域统管。统筹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各环节,推进县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全覆盖。全面落实农村供水管理县政府主体、水利部门行业监管、供水单位运行管理等“三个责任”,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办法和经费等“三项制度”,确保每处工程都有制度管、都有人管、都有钱管。
四是强化投入保障。国家利用脱贫攻坚专项补助等资金,重点支持各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出台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吸引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投入。2021年以来,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3979亿元,巩固提升了2.8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
五是加强动态监测。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解决机制,确保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兜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建立健全平急两用的应急供水保障体系,有效应对了2022年长江流域历史罕见干旱、2023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等严重洪旱灾害,有力保障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刁莉莉
感谢李良生副部长和其他几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水利部新闻发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