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实现了显著的市场扩张。例如,202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高达26.1%。进入2023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达到约14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下机器人在各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水下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水下娱乐、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等。其中,海洋工程和水产养殖是占比最大的应用领域,显示出这两个领域对水下机器人的高度依赖和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控制和智能感知能力。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水下机器人的性能,也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海底工作环境复杂恶劣,深海水压高,能见度低,因此为实现相关海底作业要求,对ROV有多项技术要求,包括设备密封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导航定位技术、视觉传感技术、仿真技术及特殊功能扩展技术等,均是技术难题。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水下机器人核心硬件供应企业与核心技术系统研发企业;主要零部件为单片机、推进器、声呐、姿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中游参与主体为水下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下游涉及水下机器人各应用领域,主要为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水下娱乐、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等。
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单片机、推进器、声呐、姿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关键组件,以及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钢铁等原材料。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直接决定了水下机器人的性能和质量。
主体为水下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如深之蓝、罗博飞、鳍源科技、中科探海、博雅工道等。这些企业负责将上游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组装成完整的水下机器人产品,并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主要面对应用领域,包括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水下娱乐、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等多个领域。随着海洋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下游应用领域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水下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最重的为海洋工程,占比35%,占比第二的为水产养殖行业,占比20%,科学研究占比10%,水下娱乐占比10%,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占比5%。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为生产制造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水下机器人,企业需不断进行更新改良,因此水下机器人中游生产及人工成本高,对下游议价能力强,据统计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63亿元,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水下领域的探测需求持续增长,民用水下机器人市场将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资源勘查类水下机器人市场占比为41.59%;安全监测类水下机器人市场占比为33.45%;搜索救援类机器人市场份额为11.75%;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技术创新的投资机会。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竞争的加剧,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勘探、水下装备检测、海洋环境保护、搜救救援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加。
政策支持:国内外政策的不断支持也为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水下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预计随着我国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国内水下机器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水下机器人生产国。未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洋资源开发背景下,国内水下机器人企业将不断增加,行业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