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取水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面临的挑战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7-31 09:10 来源:中研网

地下水是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岩石中的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由于其水量稳定、分布范围广、受工业排放污染较小、水质好,是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

地下水一般储存在地表以下,大部分会被岩石层、隔水层等阻挡,因此对地下水的开发一般都需要采取打井等方式。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国地下水总储存量约52.1万亿立方米。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35.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5%,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地区,可为保障北方水安全提供战略储备。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1.9万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5%,主要分布于江汉洞庭平原、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区。此外全国还有约14.7万亿立方米的地下咸水储存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区。

地下取水工程通过钻井、挖掘或其他方式建设取水井,利用地下水自然流动的特性或通过人工加压等方式,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或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同时,为了保证取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需要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如集水廊道、集水池等,用于收集、储存和调节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

地下取水工程行业发展现状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地下取水工程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地下水保护政策、节水灌溉政策等,为地下取水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水量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由2013年750.1亿立方米增长至2022年905.7亿立方米。地下取水工程对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地区。

2022年以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了202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和储存变化量调查。全国地下水质量总体稳定,华北平原地下水储存量增加28.62亿立方米。

2023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42.8mm,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782.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463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7807.1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49.0亿m3。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地下取水工程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23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06.5亿m3。其中,生活用水为909.8亿m3,占用水总量的15.4%;工业用水为970.2亿m3(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490.0亿m3),占用水总量的16.4%;农业用水为3672.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2%;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54.1亿m3,占用水总量的6.0%。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874.7亿m3,占供水总量的82.5%;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19.5亿m3,占供水总量的13.9%;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12.3亿m3,占供水总量的3.6%。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下取水工程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先进的钻井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水质处理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地下取水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地下取水工程行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分析

水资源短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下取水工程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环境保护:地下取水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行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技术瓶颈:尽管地下取水工程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难题。例如,深层地下水开采技术、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