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绩效评价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赋能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7-18 09:04 来源:中国环境APP作者:姜海华

生态环境部与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旨在破解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资金落实不到位、成果易反弹、绩效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连接乡村生态振兴与美丽中国建设,笔者认为,各地应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创新治理模式与机制,加快推动相关措施落实。

各地应精准把握绩效评价办法的核心与具体要求,立足本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际,精心打造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工作流程。方案制定要充分考量地域差异、水体特性、污染源分布等要素,确保科学性与针对性。同时,设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治理工作进展和新问题,及时优化完善方案,为高效治理绘制精准“导航图”。运用多种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实地勘察等,全面摸底排查县域内农村黑臭水体,精准识别其分布、数量、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科学设定产出数量目标,并按区域特点、治理难度等,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目标任务层层落实。

同时,要建立严密的资金监管体系,确保地方承诺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对资金流向和使用进行全链条跟踪监控,对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或浪费等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专业检测与评估,实时、动态监测评估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工程材料、设备、工艺全程跟踪,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验收治理项目,对不合格项目坚决整改或重建。对于已完成治理且消除黑臭的水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监测水质,管控周边污染源,完善公众监督举报渠道,鼓励村民参与保护,形成守护治理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还应多维度全方位构建效益评估体系。生态效益上,研究治理对水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社会效益上,收集村民反馈,评估对村民生活与农村经济的作用;可持续影响上,检查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设与运行,研究管护队伍、制度、资金等要素,通过全方位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为优化治理方案和技术路线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与财政、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实现信息、资源与工作协同推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