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资源展望》发布:地球面临三重危机,加速资源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3-20 09:12 来源:中国环境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程小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2024年全球资源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了全球资源使用的变化趋势,强调了资源对于有效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球加速向可持续资源利用模式转型。

过去50年,全球资源消耗量增加3倍以上

报告显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废物三重危机。而造成三重地球危机的主要原因,正是人类在日益消耗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增加了3倍以上,并继续以平均每年超过2.3%的速度增长。在资源消耗量中,物质资源(如化石燃料、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生物质)的开采和加工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5%以上,占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40%。生物量(如农作物和林业)的提取和加工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3。同时,化石燃料、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如沙子、砾石、粘土)的开采和加工合计占全球排放量的35%。

国际资源联合会联合主席Janez Potočnik和Izabella Teixeira在报告中对当前人类的行为发出警示:“如果不改变当前现状,到2060年,我们可以预见地球资源消耗量将比2020年增加60%。当前不可持续的消费生产模式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是维持人类福祉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资源利用的不平等性同样是报告聚焦的议题。报告指出,解决不同国家资源利用不平等的问题,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自1995年以来,低收入国家的人均资源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一直相对较低,几乎没有变化。高收入国家则通过全球贸易,将对环境的影响逐渐转移到其他国家。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人均使用的资源量是低收入国家的六倍,人均造成的气候影响是低收入国家的十倍。

基于此现状,环境署执行主任Inger Andersen在报告中呼吁,科学界需要团结一致,立即采取大规模行动,以维护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平衡。“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废物这三重地球危机,源于不可持续的消费生产危机。我们必须与自然合作,而不仅仅是利用自然。降低交通、住房、食品和能源系统的资源耗用强度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最终让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公正、宜居地球的唯一途径。”

如何加速实现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

那么面对三重地球危机,如何实现全球资源的可持续?

报告提出,当前全球针对可持续资源利用的措施主要侧重于生产端。如果要从结构上改变资源过度消耗现状,就要从消费端采取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食物浪费来降低对土地的消耗。与2020年相比,到2060年生产粮食所需的土地将减少5%;使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在2060年之前减少50%的能源需求,降低60%的温室气体排放;采用更多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可在2060年减少25%的建筑材料库存,与之关联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也将同步减少30%。

报告中的可持续性模型显示,采取综合系统措施,将资源效率、能源气候以及粮食土地方面的行动结合起来,比任何一项单独行动都能取得更好的积极效果,减少资源利用的不平等性。在提升资源效率方面,建造更高密度的住区,共享更多的绿地,主动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在气候能源方面,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在食物和土地方面,保护恢复生产性土地,在水资源紧张的区域,采取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系列举措(如图1)。

《2024年全球资源展望》发布:地球面临三重危机,加速资源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图1 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政策和社会转型趋势

在向资源可持续转型过渡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报告从六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如图2)。一是实现资源治理的制度化,明确资源使用路径。将资源纳入可持续议程,在全球、国家和其他治理层面确定资源使用途径和目标。二是将资金用于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设定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调整公共补贴的方向、用途和改革。三是通过贸易推动可持续资源利用,加强对金融商品市场的监管,将资源开采和加工的环境影响纳入消费成本,使生产国能够尽可能保留当地资源。四是使可持续消费纳入主流选择,包括制定行动计划,改善获得可持续商品和服务的机会,规范导致过度消费的营销行为。五是建立循环、资源节约型商业模式,包括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发展,建立循环经济能力和联盟。六是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密集型调配系统,从食品、建筑、交通、能源等多端发力。

《2024年全球资源展望》发布:地球面临三重危机,加速资源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图2 向资源可持续转型过渡的六个关键方面

鉴于迄今为止,多边环境协定中仍有许多政策承诺尚未兑现,且人类面临三重地球危机,报告呼吁,人类要立即采取行动,只有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能源、粮食、流动性和建筑环境方面实现深远和系统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