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分析:生态治理及修复的整体市场前景向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大规模地开发矿产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修复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诉求。近年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发展迅速,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改良技术、矿山废弃地的植被选择技术和矿山土地复垦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而矿山生态修复即矿山领域的生态修复。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系统包括开挖、压占、坍塌、水土流失、尾矿砂库等,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了位移,是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一般有稳定化处理和生物修复处理两种。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成熟,各领域生态修复边界更加清晰。人们对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逐渐使传统园林绿化领域也呈现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部分地产景观及市政园林项目也可以归属于生态修复领域。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顺利施行,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参与。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涉及生态稳定性、生态可塑性及稳态转化等多种生态学理论。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16年,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0亿元,2019年,全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8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62%,2020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投资加大,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
国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政府环保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如我国绿化造林面积为3830千公顷(5745万亩),实现国土绿化面积1亿亩的既定目标,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3%;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9096亿元,其中,公共园林绿化行业市场规模为3792亿元;全国湿地保护修复已经实施项目超3400个,现有64个国际重要湿地、29个国家重要湿地、1021个省级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公园多达901个,全国湿地生态环境总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2021年,我国生态建设与修复行业市场规模达401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022年,疫情动态化防控政策的实施让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活动进度得以进一步恢复、推动,我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达到4300亿元以上。
生态修复行业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学等。随着行业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生态修复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赢得市场份额。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生态修复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生态修复行业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生态问题,因此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目前,生态修复技术不断涌现,涵盖了土壤修复、水体修复、植被修复等多个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修复行业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2021年发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中,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规划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大力推进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创新。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未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话题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现象持续升高。预计未来在多方利好的情况下,行业规模增速会高于10%,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2024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0亿元。
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气象局、林草局五部门针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编制了《“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为重点,深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学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研发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领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完善适合生态环境学科、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政府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生态理念的日趋成熟,从原有“先破坏后治理,边建设边破坏,边破坏边治理”的模式向“边建设、边保护、边治理”的模式过渡。对历史遗留破坏进行生态治理修复,对新建项目进行生态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维护成本低廉的生态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我国在生态治理及修复的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治理及修复的整体市场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