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栋:理性看待环保产业的好时代与瓶颈期
1月13日,宜兴环保公益大讲堂第十二期在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开讲,中持股份创始人、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国栋,作为本期主讲人,以《环境 未来 宜兴》为题,围绕行业历史发展、当前时代挑战和未来宜兴机遇等内容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体悟。
不仅是宜兴,对于置身事内的环保行业人,想必都会有一些启发。
以下内容根据许国栋发言内容整理。
高速发展: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环保
大家好,感谢咱们组织者的邀请,感谢在座各位的热情掌声。从心底里,我非常想和大伙儿交流,通过交流和大家多往来、深入交朋友。
咱们中国的环保事业,从1980年代开始了一个“学习培养、立梁架柱”的阶段,所有的基本政策、管理机构、高校专业的设立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都是在这个时期得以起步。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20年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整个行业也进入了一个“起步试错”期,并在引入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尝试性的工作。大约从2000年开始,我国环境保护的行动进入到“正规作战”的阶段,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的建设,环保行业持续支撑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尽管治理活动仍存一些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社会和百姓深恶痛绝的污染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不仅如此,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环保的产业化进程不仅没有拖后腿,反而交出了亮眼的答卷,走出了一条适度超越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长道路,与所有国际上经济体量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更可堪称亮点,并多次得到联合国国家环境规划署的表扬。
在环保行业发展了四十年之后,我们迎来了第四个时期——“社会化环保”时期,它是相对于之前的专业化环保来谈的。这意味着环保将更多由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做,而不仅仅靠专业企业去独立承担,于是央企国企大规模加入环保市场,同时也带来了更为雄厚的社会资本和更加先进的管理体系。
理性看待:环保产业的好时代与瓶颈期
从目前成效上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初级的污染治理工作已大部分完成,行业中的队伍也在同期有了大幅扩充,这也意味着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非常根本的改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容,这种改变也让传统的环保产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我们需要清楚理解和正确看待这个节点,然后再去对未来做一个更好的思考和规划。
结合个人的创业经历,我发现凡是在90年代接受过中国环保这一轮锻炼和洗礼的企业和个人,到了2000年后都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红利并都有所收获,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能够取得如今的一番成绩,这个群体同样也是有贡献的。
我们也需要冷静地去看待当前红利的退潮,尽管我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它仍是粗放式的发展形态,离精细化高质量的经济、环境发展模式还相去较远,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还要继续走的将是一条久久为功的道路。这条路虽然漫长,但同样也广阔,行业中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发展,还有很多新的领域等待发掘。
● 环境质量的升级
尽管目前的环境质量与现在的经济是相称的,但再进一步提高又将面临更多综合的难点,譬如溢流污染污染的治理、新兴污染物的治理、污泥的处置等等。
● 资源回收与循环
以磷矿为例,全世界目前都面临着磷矿短缺的挑战,目前在欧盟的主要国家对于磷的回收已有很具体的执行法规和时间步骤,但我国仍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再比如有机质的资源化,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的问题,已经对农业生产、流域生态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站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如果想让十几亿人过上一个较好的幸福生活,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必然是一个关键课题,即使它的利润空间不大,我们也必须要坚持做下去。
前所未有:环保产业的未来怎么看
我认为往后的十到二十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极具戏剧性变化的一个阶段,也将是一个不确定性与高度确定性共存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性的结构重组会再次发生,国际性的交往将进一步从对抗走向合作,而一些当前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产业也将步入新的蓝海。这种趋势给环保行业带来的机遇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低碳产业与人工智能。
● 低碳产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能源应用需求的加剧,低碳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低碳装备的研发应用和碳交易等等,同时,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也将加速人类活动的低碳进程,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 人工智能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助推力,这种助力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级”的。很多领域可能很快就会被彻底颠覆,自动化对人工的替代,带来了效能的大幅提升,同时也推动我们大部分人进入到知识和科技的创造领域。对于环保行业来说,如果在下一个十年,我们的发展没有把人工智能纳入自己视野和发展规划之内,那么欠缺是非常明显的。
期许宜兴:持续追求,生生不息,充满活力
凡是经商的地方,都讲究自由、平等、尊重、协作、秩序、妥协与契约精神,这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品格,也是宜兴习文重商文化的真实写照,正是得益于这一传统优势,宜兴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链接丰富的内外部资源对环保产业进行多样化和创新性培育,并实现了良性的代际传承,在国内环保产业集群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的融合期,宜兴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技术性企业和专家洽商合资发展;近十几年来,宜兴依托于内外互补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成长的再次提速,稳步迈入了新的创业期。从历史成长数据和目前释放的经济社会效益来看,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在四十年来源源不断地为地区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着强大助力,打造出了亮眼的环保名片。
那么,未来的宜兴应该怎样继续走好自己的环保道路?我认为,就这个时代来说,降低预期将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状态。这里的降低预期,是指降低对传统业务规模和盈利模式的预期,而不是降低人生奋斗的预期和努力的预期,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团队、区域,永远是要有精神的,是要有动力和追求的,如果没有这种持续向前的精神,什么事业都不会存在。
同时,我们仍要坚持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优秀的科技实力支撑着卓越的经济发展,商业精神与科技精神的结合,将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出穿透时间、超越时代的变化,所以我也特别建议宜兴的环保企业继续向科学靠近、向技术靠拢,去持续地投入和布局,不断推动行业、社会和时代的有序向前。
绿色低碳之路是一个漫长的征程,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承担和推动,那么现阶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其中一项是我一直坚信的,就是要热爱科学,要真正以尊重和热爱科学的态度去讨论和思考问题,在多元维度下做好认知水平的培养、技术力量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储备,在弹性框架内广泛链接行业各方科创资源,以实现在市场层面的科技升级和产学研转化,并形成宜兴环保产业集群长期的、可持续的科技竞争力。
对现实心平气和,对未来充满热爱。我相信假以时日,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一定能对这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更多企业在大变革时代中为科技创新所赋能,借助商道和技术的融合走出一条健康的升级转型道路,让这里成为更多环保人实现科技理想的不二之选、更富创造力的环保之都。
这是我对宜兴一个新的期许,对这个新的目标我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