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威派格吴浴阳: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建设有平台底座的智慧水务
Q1、您认为目前水务行业的智慧化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吴浴阳:我们现在所说的智慧化建设,其实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几乎在同步进行的。目前水务行业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我们收集的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明显变化:第一,市场总体的需求在增多;第二,大体量、综合类型的项目需求在增多,建设内容从单一系统建设到综合类系统建设的变化趋势也很明显;第三,客户开始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未来发展的变化。
通过研究,我们将水务行业的智能化建设分成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信息化,本质就是线下业务线上化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协同化,信息化更加关注的是本部门的业务操作线上化的过程,协同化强调的是跨部门业务体系的协同化,要把业务有效协同起来。第三个阶段科学化,指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拉通业务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为水司的经营管理做好辅助决策分析。第四个阶段智能化,这个阶段强调对数据的充分融合使用,关键的在于找到智能化场景,实现真正的人工替代,一方面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量,另一方面提高效率。这个阶段与第三阶段都强调对数据的应用,但第三个阶段更多的是简单的数理统计和机理模型的应用,而这个阶段强调的数据的深度使用,强调AI模型以及AI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融合使用。如真正的高精度的水量预测、泵站的节能模型等等。第五个阶段才是真正的智慧化阶段,这个阶段强调全面的智能化,基本可以全面替换掉人工。一方面是第四阶段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另一方面强调算法的自我优化,如用无监督学习的算法让算法自己迭代。我们认为,目前水务行业智慧化建设已经进入第四阶段。
总体来看,前三个阶段的技术实现比较容易,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做法。但到第四、第五阶段则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的底层执行系统如设备系统、和控制系统,跟信息化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是必须要全面连通的。否则,无法做到智能化更谈不上智慧化——自我感知、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纠错、自我精进。
这种情况和其他领先行业的发展节奏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是那些成熟领先的行业比如银行、交通、政务、电信等领域,他们的信息化基本完成,和欧美一样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做智慧化的事情,而在水务领域,区域发展阶段不一样,从行业来看无法统一在一个节奏上。因此,水务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其实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几乎在同步进行的。
Q2、平台对于智慧水务的建设到底是起什么作用?
吴浴阳:我们一直认为平台是真正迈向智慧化的基石,也一直在坚持做有平台底座的智慧水务。在帮助水务企业建设智慧水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去看别的行业,在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也会观察比较领先的水务企业碰到什么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和避免新的问题产生,大家重要的共识就是:智慧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积累基础上才能有的数据智能。试想一下,如果系统连数据格式都不统一,数据质量都成问题,就不能谈什么数据智能。这就是平台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平台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调研过一些案例,有的水司已经建成了数十个业务系统,但由于这些系统建设于不同年代,由不同供应商提供服务,导致现在尽管系统很多,但并没有对管理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起到预期中的作用,信息化系统不能有效驱动管理的提升。
如果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赋能是割裂的,那就意味着这个数据代表的业务行为产生后,只能进行事后的分析,后置发现问题,系统做不到提前预警和响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由各个业务系统分别去获取数据,分别去记录业务行为,通过接口与数据平台/中台去汇聚多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跨业务系统的分析,就会存在只能用这些数据来做事后的分析和预测,而不能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的结果去干预行为,这肯定是没有做到高阶智能,这就是割裂系统中间存在的本质问题。
但如果是基于同一个平台来做,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平台底座可以把有关数据类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好,解决来源一致化的问题、解决重复建设和复用的问题。当我们解决了技术标准的统一、数据标准的统一以及灵活可配的流程引挚,水务的信息化就有坚实的基石。系统不但能够分析,还可以在分析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智能产生的信息,反过来干预行为,变成一个无缝衔接的模式。
Q3、要获得可靠的数据,关键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吴浴阳:刚才我们一直在说,智慧的基础是数据,数据的要求是全面性、连续性和准确性。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第一,解决统一的技术标准问题,进而解决降低运维难度问题;第二,解决跨业务体系的流程打通的问题。也就是流程的统一入口、统一的流程规范问题。第三,解决数据标准问题,包括来源一致化、数据标准的一致性、数据共享等问题;第四,解决数据治理通俗来说就是要解决大量数据汇聚、剔毛剌、存储和调用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平台。
当然,由于水务企业存在大量的、存量的孤岛系统,只能先采用外挂数据中台来提升能力,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对于一些可以发挥后进优势的水务企业来说,完全可以现在就立足于平台化的基础上进行水务系统的建设,这一定是更高效、更智慧的做法。对于前者来说,尽管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现状,但从现在开始新建的系统一定要基于平台化来建设,一方面不能继续交学费,另一方面当有了平台这个基础后,随着各个原有业务系统生命周期的结束,就可以用新的平台化的系统替代原来系统,从而通过时间的累积来完成这个升级,迈向新的阶段。
Q4、您开始就说到“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这具体是指的什么?
吴浴阳:一直以来,威派格坚持“硬件、软件,物联网,平台,服务”五位一体进行智慧水务的建设以及核心产品的开发。做智慧水务,我们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战略发展路径——集成智慧水务、平台智慧水务和生态智慧水务。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集成智慧水务,现在走到第二个阶段——平台智慧水务,我们能真正打造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在平台这个领域,这是我们未来在行业的标签。
第一,坚持投入团队培养。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储备相关的技术,对于技术的关注,投入以及在行业内的应用与研究都是持续的。我们也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快速平民化,也惠及到我们各个行业。我们团队在发展智慧水务的路上,也是一个自我学习、革新、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第二,坚持深入场景化应用。随着服务客户的需要,我们在智能化上已经解决了一些场景应用问题,比如,水表的读数问题、水量预测,数据的统一接入问题,数据标准治理的问题等等。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我们做了很多的基础性的数据沉淀和数据研究,以及实验室环境的重新搭建,背后都是大量成本的投入。事情要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要有充分和持续的投入。任何一个智能化场景的实现,不仅要原理性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实际工况的复杂问题的研发。未来人工智能在我们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坚持提升数据准确率。我们都有体会,物联网的数据有时候会出现数据上的“毛刺”现象,如何判断数据的真实有效,必须得有一些基本的技能来评估和应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方法处理,并形成各类规则,进而让数据还原真实,提升数据准确率。最近,在服务一个省会级水务企业的大数据项目中,我们把数据的准确率从原来百分之六十几,用普通的方法做到了七十几,然后现在我们用AI的方法把它做到了百分之九十几,数据体现的问题就比较精准,这就产生了很大的价值,也是让人非常振奋的。
第四,坚持保障数据安全性。在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纠错机制:智慧闭环的反向控制、保证信息数据的加密与安全、传输实时性、防止黑客攻击等一系列的安全因素,如果安全缺乏良好的机制,则智能化程度越高风险越大,甚至是灾难。安全按照国际标准,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本必须占到15%~20%,但在当下,我们大家普遍还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投入的比例远远不足。
第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生态合作。在进行产业合作的时候,我们希望用生态的方式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与生态伙伴必须进行深度的技术合作,如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如果双方不能从底层如数据进行互通,是无法真正实现客户价值的。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迈过这个阶段之后,业内形成共识,就会好很多。
第六,坚持做好技术承接和技术延展。大家都会认为威派格是做二供起家的,怎么现在转型到智慧水务什么都做?其实二供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它是一个系统设备,要做好二供平台就涉及到全部的技术栈,无论自控、物联网接入、大数据以及业务流程的问题,我们在之前的业务中都碰到了,所以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沉淀的,这就是顺势向外扩展去做业务支持的延展。这是一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很幸运没有技术负债,不会因为技术翻新切换而面对资金投入、架构更换、人员转型的困境和挑战,同时,现在的这些新技术,它们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技术承接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们获得了技术时代赋予的机会。所以,偶然中有必然,我们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间点,在那个点上做了这个事,刚好碰到这个技术时代来了,我们坚持了技术能力的延展,整体系统能力拓展就开始起来了。
Q5、近年来威派格一直在赋能农村供水,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吴浴阳:智慧水务更多适用于城市供水。对于农村供水市场来说,普遍现在的市场是建设大于管理的市场,大家对于是否建成非常关注,但是是否能真正运营好容易忽视——运营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验证。随着国家要求提质增效,我们预判市场未来一定会走向建管并重,甚至可能会管大于建。农村供水建设好以后,一定要用起来,包括我们的信息化的管理,也要用起来,这也是影响我们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我们侧重于农村集中化供水的方案的提供,包括农村水厂以及监运管平台的建设。但对于一些非常分散、规模太小的供水设施,后期的持续的运营和维护很困难,以我们现在的经营模式可能会放弃,公司也在探索有更好的模式来帮助此类供水建设需求。
我们在进行农水项目建设的时候,也一并在进行专业的赋能的工作。那么如何帮助客户去从前期的建设到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做好这个全生命周期,这对于整套的系统能力是有要求的。城市供水和农村供水的智慧化还是有一些差别。长远来看,农村供水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不用那么复杂的管理体系,更需要的是简约的配置,但随着发展的成熟,需要把一些功能或者管理的细节要求添加上去,这样就要求产品能够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是我们强调平台的原因之一,有了平台,对应的产品就能够去跟着进行灵活经济配置,同时也就可以满足后期运维和服务的整体需要,真正把项目效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