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质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水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4-12 09:21 来源:中研网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存在总量紧缺、人均占有量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体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缺水情况凸显等问题。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加重了局部水资源的负荷,也加剧了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均出现了水质富营养化、铁锰超标等问题。

除了政策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也为水质监测行业提供助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应用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集成,网格和智能的发展也为水质监测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水质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水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监管日益严格,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2020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已达到378亿元以上。随着国家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步伐逐渐买进,水质监测的市场空间也逐渐扩大,根据对地表水监测需求、地下水监测需求以及污染源水质监测需求的测算,2020年,中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约为380亿元。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根据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统筹流域与区域、水域与陆域、生物与生境,逐步实现水质监测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十四五”期间,国控断面数量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4000个左右。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水质检测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中国水质监测行业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一五”期间,主要以监测网络的构建为主;第二阶段为“十二五期间”,监测的重点集中在污染源监测;第三阶段为“十三五”期间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水质监测的重点集中在质量监测;第四阶段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指出随着我国环境状况的改善,水质监测逐步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同时“十四五期间”将对水质监测网络做进一步优化,例如国控断面数量将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4000个左右。

我国政府对水质检测行业发展的重视度较高,其中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到2020-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水质检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最常见的水质检测包括环境水体检测和水污染源检测,而水质检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和相关技术。对于排污企业来说,检测其排出的废水时,要科学使用水污染源检测方法,而且要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种类、生产方式和产品材料决定使用技术,从而保证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在水质检测设备中,物联网传感器厂商更占先发优势,灵活性更大。在国内已经有不少传感器厂商已经不仅仅是提供传感芯片和模组,更多的是通过自研适配相关场景的传感器设备,通过自研的通用云平台,给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水质检测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国家不断重视下,我国水质监测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水质分析仪器的发展。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但进入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我国节能环保支出规模有所缩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支出规模为6317亿元,同比下降14.10%。2021年我国节能环保支出5536亿元,同比下降12.6%。

政策利好发展。例如2019年1月,多部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2019年4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争取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2020-2035年,生态环境监测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拓展,构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估体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