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显成效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自北向南连成一片,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绵延184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横跨22个纬度带。海洋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海岸资源,全国40%的人口和60%的国民生产总值(GDP)集中在海岸带地区。
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谋定的方向。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实施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巩固深化“十三五”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的基础上,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将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区域纳入攻坚战范围。如今,《行动方案》发布已有一年时间,三大重点海域的综合治理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重点明确,省部联动抓深度、拓广度
“三大重点海域都处于我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交汇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和突出,人民群众对这些区域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说。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生态环境部将与相关部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逐级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情况纳入“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同时,组织驻点技术帮扶组深入“2+24”沿海城市一线,协助各沿海地市,进一步细化落实“一口一策”“一河一策”“一湾一策”等的具体行动措施和工程项目等。
为统筹形成央地合力,生态环境部建立实施了攻坚战技术帮扶机制,组织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规划院等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近百名专家组成驻点技术帮扶工作组,赴河北、山东、浙江、辽宁、江苏等地开展技术帮扶工作,了解各地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并针对各地在攻坚方案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海洋中心驻点负责的省份,在2022年现场驻点达到了2000人·天,着重就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治理与管控及‘一河一策’方案编制等方面为驻点省份提供技术帮扶。”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菊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在浙江围绕‘美丽海湾’建设工作,用了十几天时间对相关地市开展了现场调研和技术帮扶,走遍了浙江省相关县区。”王菊英告诉记者,在帮扶调研过程中,帮扶组着重踏勘了20多个点位,研究总结农田退水零直排区、企业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经验,还为地方查找了入海河流总氮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将攻坚战重大科技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沿海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加强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沿海地方可按规定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令人欣喜的是,近一年过去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措施和行动已初显成效。
陆海统筹,各地制定行动计划攻坚方案
《行动方案》部署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等8个专项行动,涉及“2+24”城市,包括渤海海域的“1+12”沿海城市,长江口—杭州湾的“1+6”沿海城市,珠江口邻近海域的6个沿海城市。
以《行动方案》为总纲,相关省(市)纷纷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长江口—杭州湾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聚焦近岸海域突出问题,确定七大目标指标,明确11项重点任务,落实安排57项重点工程措施;
——河北省印发《关于落实河长制责任 推进入海河流水质提升考核方案》《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条例》,管好入海河流与直排海污染源两道“闸口”;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关于在小清河流域开展陆海协同共治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将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作为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之一;
——辽宁省八部门联合发布《深化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以大连、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5个城市为重点,巩固深化第一轮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
精准施策,综合治理,破解难题
攻坚战打响后,相关省(市)坚持综合治理、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展开行动。
以浙江省为例,2022年浙江省以入海水系为重点,深入实施陆源污染治理、入海氮磷控制、湾港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入海水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病根在陆上。因此,浙江省在制度保障的加持下,锚定源头、根子问题,环环相扣推进各项治理措施落实。”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全域推进工业园区、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将入海氮磷控制纳入“美丽浙江”和“五水共治”考核,层层压实责任;以“三湾一港”为主战场,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着力破解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碎片化、健康程度低等瓶颈制约;加大海洋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栽种红树林,推进湿地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浙里蓝海”应用场景系统,搭建“美丽海湾”整体智治体系,破解海域治理难题。
在广东省,通过印发《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行动方案》。以珠江口邻近海域涉及到的6个环珠江口的地市陆域及毗邻海域确定为核心区,同时将省内珠江流域上游的7个城市陆域确定为拓展区,重点落实水质目标相关要求。
广东省将把大力推进入海总氮削减作为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强化总氮排放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加强涉氮重点行业固定污染源总氮排放控制和监管执法,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计划在2023年年底,出台《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逐步开展工厂化养殖尾水执法监测,在2025年年底之前,全省沿海各地级以上市初步形成对主要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监测能力。
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三大重点海域涉及省(市)以攻城拔寨之气势,对重点领域合力攻坚。“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攻坚战十项核心任务,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切实做好技术帮扶。”王菊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