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因地制宜 不能“一条路走到黑”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1-09 10:34 来源:中国环境作者:张厚美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不搞“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对于单户,采用小型三格化粪池加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对于聚居点,采用大型四格化粪池加稳定塘加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对于农村养殖户,采用一体化微动力加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对于农家乐餐饮污水,采用太阳能微动力加生态塘处理模式。

众所周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污染因子单一、集中收集处理困难。治理上,应合理选择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对靠近城镇、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可就近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农村地区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地形地貌复杂、人口较少的农村地区,采用低能耗或无动力技术分散处理。根据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科学确定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人口分散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生活污水直排,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强厕污共治,统筹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户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具备条件的地区一体化推进,积极推动厕所粪污还田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既丰富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又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国乡村擘画出一幅形神兼备的现代化新图景。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关系乡村对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也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农民接受程度、环境质量要求等,合理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分批次分区域实施,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提升,扎实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农田灌溉回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景观建设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