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有大用途 破解“以竹代塑”瓶颈还需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慧聪水工业网 2022-12-22 15:41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璇孟 胡继妹

近期,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竹代塑”倡议一经提出,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寻找塑料替代品是从源头上治理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而竹子因绿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等特点,从众多生物质替代材料中脱颖而出。

“以竹代塑”的领域非常广泛,竹吸管、竹餐具、户内外竹地板、竹家具等,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报道,我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类资源、面积、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接近3200亿元,2035年有望超过1万亿元。

“以竹代塑”具有多重意义

“以竹代塑”不仅是基于自然的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也符合当前生态环保的发展潮流。

推动绿色消费蔚然成风。切实履行“以竹代塑”倡议,不仅需要在生产上“以竹代塑”,还需要在消费上“以竹代塑”。提升“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离不开公众消费观念的绿色化转型。“以竹代塑”的实践过程,也是公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过程。

助力碳中和与竹农增收。竹子可在生态系统和竹制品中存储大量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碳浓度。用竹产品替代高碳产品,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同时,还可以带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比如,通过竹子气化生产的生物质能源不仅满足了偏远村庄的电力需求,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随着碳价的上升,农户和竹种植公司有机会从碳交易中获得额外收入。

“以竹代塑”相关瓶颈亟待破解

目前,我国“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明显不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技术不足导致生产不足,二是认识不足导致需求不足,三是政策不足导致信心不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依靠科技创新,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扫清“以竹代塑”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鼓励和扶持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有效整合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为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竹产业研究院、竹业科研院校等科技平台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处理等问题,加快推进笋竹产业的清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新材料应用,不断研发出更多领域的“代塑”产品,优先推广市场潜力大和经济效益好的“代塑”竹产品,提高“以竹代塑”应用的比例。

强化“以竹代塑”政策保障。重点支持竹林富集且环境条件适宜地区建设竹产业综合体、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等,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科学、高效推进竹林经营与采运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快制定竹产业小微园区入园企业的机器换人、税收减免等财政补助政策,将“代塑”的相关竹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逐步扩大竹产品的内销比例。

加大“以竹代塑”公共宣传。从国家倡议到企业、公众行动,“以竹代塑”方案落地见效需要靠社会各方同向发力。建议加大竹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低碳环保、绿色时尚的竹产品消费理念。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适度的价格补贴、企业促销等方式,鼓励消费者选购竹产品,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