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整改在广东:未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领导干部不得调岗
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茅洲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河清岸绿的蝶变;黑臭了近30年的练江,经过治理迎来鱼翔浅底、白鹭翔集的美景。
两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的重污染河流的“美丽蝶变”,展现的不仅仅是督察“动真格”“硬碰硬”的制度刚性,更展现了督察以磅礴之势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实践。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高水平完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0.6%、40.0%、38.5%和35.0%,碳排放强度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
坚持思想引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整改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广东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广东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补上生态欠账。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在潮州市调研时强调,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强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东把督察整改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不折不扣推动督察整改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在广东,从省到地方基层自上而下建立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五级河长治水体系,各部门认真落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压实。“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主任赖海滨介绍说。
在广东,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协调推动各项攻坚任务落地见效。广州市规定未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领导干部不得调整岗位,深圳市提出“一切为治水让路”,汕头市主要领导在练江流域污染最严重臭水沟边现场驻点办公,全省上下形成众志成城的攻坚态势。
由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和4个区域专员办公室组成的“1+4”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体系,开展“点穴式”“突击式”检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建立起高效精准的暗访、随机抽查工作模式,针对群众反复投诉的信访“老大难”问题等密集开展约谈和挂牌督办,推动解决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思想站位之变、机制行动之变,带来了生态环境面貌之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责任考核体系,深入推进绿美广东行动。
高标准高要求落实督察整改,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面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突出矛盾,应该如何破局?“广东通过有效破解督察指出的水环境污染等环境资源短板问题,推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赖海滨说。
从建立“1+3+N”三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衔接“三线一单”成果,广东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从茅洲河的蝶变之路到练江的返清之路,广东以实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为目标,有力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从“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发布,到韶关老工业城市的生态发展嬗变,广东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从啃下“硬骨头”补齐固体废物处置短板到“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扎实进展,广东以源头防控为重点,加快补齐固体废物治理短板。
从出台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和产业引导的实施意见到把“湛江红树林”打造成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广东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督察整改工作是否到位,评判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通过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妥善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民生问题,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在练江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翔集的场景重现,两岸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种植番石榴、优质水稻等过上“靠水吃水”的生活。
在茅州河畔,河道沿线成为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一座座科创与孵化平台落地扎根,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坚持全局观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如何高效统筹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风险防范?“在落实督察整改的同时,我们推动出台一系列帮企暖企措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赖海滨介绍。
强化重点项目环评全过程服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成立省重点项目和规划环评工作专责小组,出台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从项目拟建、手续办理到建设运行,全过程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今年1月—8月,共审批151个项目,涉及投资总额约3300亿元。
统筹谋划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实施。经初步梳理,“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共1146个,预计总投资3904亿元。
创新优化监管服务方式。开展“送法规、送技术”进企业活动等暖企帮企活动,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指导各市制定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今年以来累计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达997家,指导帮扶企业688家(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依法对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于处罚,共对1218起案件依法减免处罚。
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环保工作,开发“医废通”微信小程序,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扩能提质,切实做到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环境监管“两个100%”。“十三五”以来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持续三年下降。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蓝图。“广东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黄坤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