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积极推进重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
“今年以来,水利部加快实施流域防洪、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重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利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发布会上说道。
重大工程开工数量创历史新高,涵盖防洪、引调水、灌区和生态保护修复
“今年以来共开工45项重大水利工程,数量创历史新高,工程类型涵盖了防洪、引调水、灌区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在介绍今年陆续开工的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时,水利工程建设司司长王胜万表示,这些项目都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
其中,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今年开工的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今年8月开工以来,已完成了生产营地试验室等辅助设施建设,开始实施输水隧洞开挖。
雄安新区防洪治理工程是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5月开工以来,工程加快实施,西北围堤生态防洪堤建设、新盖房分洪道右堤堤防加固和治理工程(一期)都已具备应急度汛能力;白沟引河左堤生态防洪堤建设、赵王新河治理工程(雄县段)一期已完成河道疏浚,增加了河道过流能力,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
在新建大型灌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务院今年重点推进的江西大坳、广西龙云、广西大藤峡、江西梅江、海南牛路岭、安徽怀洪新河等6处新建大型灌区全部开工建设,现正有序加快建设实施,将逐步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00多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扎实推进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水利部以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为契机,扎实推进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对于黑土地保护相关工作,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持续加大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今年,安排东北黑土区涉及的4省区水土保持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12.2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675条。今年已经治理的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平均下降90%,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地方也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以来4省区治理侵蚀沟9143条,可保护耕地260多万亩。
二是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及侵蚀沟调查。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3.9万平方公里,减幅15.4%。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侵蚀沟的数量、长度、分布及变化趋势。
三是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近年来,通过采取遥感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等方式,严格要求生产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落实黑土区表土剥离、保护和利用等水保措施。今年,共审批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92个,落实了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避免了因项目建设而造成人为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同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453个,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提升四种能力,全面提高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谈及水利部在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何部署?刘伟平表示,要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主要提升四种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这些离不开水利基础设施强有力的支撑。刘伟平表示,在水利建设领域,要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四方面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方面,刘伟平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动永定河、木兰溪、查干湖、巢湖等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强化华北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贯彻“江河战略”,全面提高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