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展跨境河流应急演练保障流域安全
上游油污即将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这样的突发环境事件一旦发生,该如何应对?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与大渡口区在跨境河流上开展了一次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备受关注。
演练中,重庆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借鉴“南阳实践”中“断、控、引、降”应急处置经验,通过各环节的精密联动成功处置,为“南阳实践”在重庆探索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油污”跨界污染河流,现场拦截确保水质安全
跳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是典型的城市河流,在重庆流经中心区域,沿河有多个工业聚集区,风险敏感点位多,一旦发生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为深入践行“南阳实践”中“以空间换时间”的环境应急理念,不断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强化环境应急准备、科学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重庆决定在跳磴河上实施应急演练,检验借鉴“南阳实践”成果的可操作性。
此次演练模拟在跳磴河上游九龙坡段某支流发生油污污染,造成跨区污染,进而威胁下游大渡口区长江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演练开始,跳磴河智慧水务系统第一时间监测到异常后,发出预警,九龙坡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通报下游大渡口区开展联动响应,利用智慧水务系统密切跟踪污染团前锋迁移动态。
两区多部门协同配合,截断受污染支流,将污水引入附近湿地暂存,并利用吸污车将含油污水进行转移;利用跳磴河上游三处闸坝控制来水,缓解下游处置压力;同时,借助跨河桥梁等设置处置点,利用拦油索、吸油毡等控制收集污染物;污染物基本清理完毕后,调度附近水库清洁水源对处置后尾水进行稀释,成功确保了下游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
“一张图”看清风险点,“一平台”实时掌全局
一次成功的演练,证明“南阳实践”在重庆的可推广、可复制。同时,得益于重庆为环境安全打下的牢固基础。
九龙坡区此前对跳磴河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并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精准绘制应急空间“一张图”,系统排查流域环境风险,精准掌握河流基础信息,科学确定应急空间。
“这条河流上有哪些环境风险源,如风险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等,都要了解清楚。”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马华平告诉记者,面对环境风险源具有分布分散、点多面广、移动源频与水体交叉跨越的特点,他们利用跳磴河上3座拦河闸坝、17座景观漫水桥、23座桥梁为基础,在环境应急时可快速形成约23万立方米的应急空间,为处置争取时间。
此外,九龙坡区积极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构筑了一张无形的“网”——“智慧水务系统”,形成一套可视可溯可靠的智慧应急体系。
近年来,九龙坡区聚焦智慧环保建设、助力提升环境应急效能,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和预警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跳磴河智慧水务系统”,能够全方位实时掌握跳磴河水质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应用中,九龙坡区充分将跳磴河智慧水务系统与“南阳实践”成果应用有机融合,做到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完备、污染截留空间规划得当、应急处置开展有序有力。
“一机制”促流域联动,“一张网”保打赢硬仗
“一张图”只是筑牢基础,要想应急处置成功,“必须要深入推动建立完善环境应急联防联控体系,着力推进全流域合作保护的深度融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应急(受理)处处长孙大武告诉记者。重庆围绕水生态安全,不断健全“跨流域纵深联动”机制,科学制定“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方案,为深入践行“南阳实践”经验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重要的是‘以一域谋全局’,围绕全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河湖水生态安全,与上下游及周边11个区签订了《长江跨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联动工作合作协议》和《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合作协议》。”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锡智介绍说,他们与海事、应急等6个部门签订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并在全区建立了环境保护区级+镇街+村社的三级网格化监管全覆盖机制,上下游信息共享、区内外协同联动,完善环境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环境应急事件一旦发生,除了快速拦截、处置外,更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和补充。为此,重庆在各地建立了丰富的物资保障立体网,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应急物资保障。
围绕长江大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与海事、交通等单位筹建两个长江水上应急物资库;辖区镇街(园区)设立15个应急物资储备点;统筹全区所有重点风险源企业配全应急物资,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物质储备“一张网”。
同时,针对易过期消耗型应急物资,九龙坡区还探索以第三方单位在辖区各应急物资库定量储备、重点支援的形式,进一步优化环境应急物资保障模式,同时大大节约了应急物资储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