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慧聪水工业网 2022-06-24 09:29 来源:网络

引言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水生态系统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行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设计阶段多采用规范中的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

首先,不同地区自然条件、降雨特征及下垫面情况各有不同,采用经验取值很难得到相对精确的较优方案,在缺少实际条件对经验公式参数取值修正的前提下,工程设计取值偏于保守从而导致浪费了较多的工程投资。

其次,传统设计也存在多项缺陷,如下:

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只考虑最大入流,不考虑管道可能存在的调蓄功能;

无法计算路面积水、检查井冒溢和排口溢流量;

无法计算LID设施不同结构层厚度所产生水文水质效应的差异性;

源-网-厂-河设施独立分期设计,各设施间匹配性差异在设计阶段难以暴露,难以发现系统瓶颈,效能匹配度偏低;

难以系统全面考量,缺乏动态适应性。

随着我国全面加强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保护,针对上述问题,水环境模型已然成为辅助设计、量化管理和精准决策的有效工具。目前市面上模型种类繁多,但模型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差异显著,且需要详细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

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将城市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Simuwater)应用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设计阶段,以期实现以下3个目标:

便捷性目标:通过拖拽模块可以实现快速搭建模型,实现全系统水量、水质高速和高精度模拟结果输出;

实时联动性目标:考虑多种源头、过程、末端设施的机理过程,实现丰富的系统设施模拟功能,实现源网厂河实时联动模拟;

优化设计方案目标:可进行多方案比选,结合控制指标和成本效益,实现优化设计方案目标。

研究区域概况

本研究以某流域为研究对象,该流域内河道全长11.2km,面积约为24km²。流域现状污染源以雨水面源污染为主,点源污染包括5个污水直排口,2个合流制排口,1个污水厂尾水排口。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阶段构建如下方案:

截污纳管:5个污水直排口截流接入沿河截污干管。

海绵源头设计:增设下凹式绿地0.74km²,透水铺装0.28km²,生物滞留设施0.65km²,以解决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合流制末端调蓄池设计:2个合流制直排口末端建设调蓄池。

雨水排口末端湿地设计:结合目标要求及现场条件,在雨水排口末端设置了雨水潜流湿地。

模型构建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通过梳理研究范围内汇水区、管网、排口、河道、构筑物及治理措施等连接关系,在城市水系统仿真模型(Simuwater)中通过拖拽模块(汇水区、管道、节点、排口、河道、LID、调蓄池、湿地等)进行连接,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模型,通过设置汇水区、LID、调蓄池和湿地相关参数及规则,完成模型构建。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模型构建结果如下图所示: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模型构建示意图

辅助设计

利用连续降雨数据进行水系统动态模拟,基于模拟结果,辅助LID结构层设计、合流制调蓄池规模设计、雨水湿地规模设计并量化评估各措施的水量水质控制效果,进而辅助优化设计方案。

1、源头海绵设施辅助设计

通过对城市水系统控制仿真模型(Simuwater)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和生物滞留设施参数的设置,利用连续降雨进行水文水质动态模拟,进而分析单一海绵设施不同结构层的水文水质效应以及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三种海绵措施的组合设计下,各个海绵设施的面层出流和盲管出流的水文水质效应。

(1)LID水文效应分析

1)单一海绵设施各结构层水文效应分析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入流、面层出流、调蓄层出流过程线

2)组合设计下各海绵设施的水文效应分析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汇水区、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及下凹式绿地面层出流过程线

(2)LID水质效应分析

1)单一海绵设施各结构层水质效应分析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入流及出流污染物COD浓度过程线

2)组合设计下各海绵设施的水质效应分析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汇水区、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及下凹式绿地面层出流污染物COD浓度过程线

2合流制调蓄池规模辅助设计

根据普查数据,估计两个排口的旱季污水量,通过分流器模拟截流设施,分流器截流一倍流量进入截污干管,超过截流倍数的流量会进入调蓄池,当污水量超过合流制调蓄池容积能力后溢流至下游河道;

通过设置不同调蓄池规模和相应的排空规则,得到不同调蓄规模下合流制排口的溢流频次和溢流量。通过统计不同调蓄池设计规模下溢流频次和溢流量,得出成本效益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边际效益,结合控制指标和成本效益,得出拐点规模,形成优化的CSO削减方案。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调蓄池规模、溢流量、溢流削减率曲线图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调蓄池规模与溢流频次关系曲线图

3雨水湿地规模辅助设计

雨水湿地所处理的雨水径流受到降雨随机性的影响,而使其水质、水量都处在非稳定状态。通常人工湿地规模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汇水区面积百分比法、污染物去除率法、模型模拟计算法。传统湿地规模的设计在确定湿地汇水范围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和水质按照单一固定值来进行设计,而往往湿地的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随着降雨变化而变化;湿地在确定处理能力情况下,是否存在溢流,且溢流量和溢流浓度过程线更难确定,故汇水区面积百分比法、污染物去除率法计算确定的雨水湿地规模并不准确,且不能动态评估其溢流情况。通过Simuwater模型湿地模块的模拟计算,统计分析不同湿地设计规模下的溢流量、溢流污染物浓度过程线,以及一年中水深超过湿地最低水深要求的天数和时间段,辅助湿地规模及排空能力的确定。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湿地体积过程线(可反演湿地水深过程线)

通过设置湿地的污染物去除率,来量化评估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如下图所示: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湿地入流和出流COD浓度过程线

4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可达性辅助分析

通过Simuwater模型模拟方案前后结果,分析方案前后河道全年水质变化情况(以河道出口断面作为代表断面),从代表断面的水质(以COD为例)统计结果来看,方案后代表断面COD年均值可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全年仍有少量时段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期间,但超标时间占比很小,且超标倍数较低,可在雨后3-4天内恢复至Ⅳ类水质。

案例详解 |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模型辅助设计

方案前后河道出口断面COD浓度过程线

结 论

基于城市水系统仿真模型,可实现快速构建模型,利用场次或连续降雨输入数据,进行汇水区、LID、城市雨污水管道、水体、泵站、调蓄池、湿地等水循环系统的连续动态仿真模拟。

对不同海绵设施各结构层进行精细化模拟及结果展示,进而分析各海绵设施不同结构层的水文水质效应,为海绵设施不同结构层厚度的确定及最优组合设计提供辅助的方法。

对不同CSO调蓄池规模的合流制系统进行动态模拟,得出调蓄池规模与溢流量、溢流削减率及溢流频次的关系曲线,分析边际效益,得出拐点规模,结合控制指标和成本效益,优化CSO削减方案,为CSO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提供辅助的方法。

利用Simuwater模型来模拟全年各场次降雨情况下,不同湿地设计规模下的溢流量及污染物溢流浓度过程线,并统计一年中水深超过最低水深要求的天数和时间段,辅助湿地规模及排空能力的确定。

模型可进行设施匹配性、流域水质水量的系统综合模拟,且可多方案比选,直观简便,减少设计计算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