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减负监管 撑腰环保 小流域治理监管
慧聪水工业网 4月6日至5月9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山西、辽宁等8省展开,作为“十四五”开年的第一次环保督察,水环境为当之无愧的环之重项,目前,中央环保督察两次通报16个典型案例,全部涉水。地方水环境的良好与否,成为直接反应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面照妖镜。
随着“河长制”“环保一票否决制”等环保责任制度在全国各省陆续落地,“环保任务目标未完成”、“辖区内出现严重环境事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违规审批、验收项目”破坏环境等各种环保负面情形但凡出现,地方政府即将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等相关人员直接取消当年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资格,让各级政府领导、尤其是兼任河长、湖长的一把手们肩上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3月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中,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狠抓“生态流量保障”、“维护河湖生态功能需要”、“针对性改善水环境质量”三个重点,确定了“‘有水’的河流数量”、“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水体数量”、“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等11项重点指标,要求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三方面实现突破。
从我国近几年的流域治理来看,国家不仅对主干流流域的水质提出严格要求,还将治理范围拓展至小流域,小流域的治理监管重要性越发凸显。相比大江大河,小流域面积小、数量多、位置分散,监管难度更大。如何确保小流域监管及时到位,帮助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全面快速获取信息、有效处置?
4月25日~26日,由生态环境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中环国投(北京)环境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信息)提出了小流域综合监管系统解决方案,该体系基于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360度全景、移动应用等技术,以数字智能赋能监管,为小流域监管难题提供了一套更加科学规范的数字生态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中环信息孙总简要梳理了我国小流域治理监管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小流域治理规划”作为核心内容的治理观点,简要介绍了中环信息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如灰色系统理论、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系统动力学等,结合GIS和计算机技术,根据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小流域进行结构优化和治理规划,使小流域治理科学规范。
随后,孙总通过“南平市小流域综合监管案例”,对小流域综合监管平台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在南平市小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中环信息通过构建智能感知体系,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摸底市流域情况,生活污水管网、污水收集、畜禽养殖污水排放等情况,构建智能动态感知体系;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为小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管控措施。
通过建立数字监测平台,中环信息利用在线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时监控生态环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小流域监管样板”,小流域监测断面由隔月手工监测向4小时自动监测推进,相关监测数据接入数字监测平台,可实时查看各河段监测点水质的指标数据,能及时分析掌握全市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服务”,集合小流域监测监管、档案信息管理、周边污染源监控、排污口水质分析、环境异常监测、污染溯源分析、监测现状分析、畜禽养殖监测等多功能为一体,全面提升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整体来看,中环信息小流域综合监管平台,依靠智能感知体系,以生态巡查机制为抓手、以小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现了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可预测、考核目标可跟踪、环境问题可预警、监察执法可调度、治理模式可推广,适应新形势下环境执法和小流域治理需求,为打好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科技力量,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