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黑科技”为地下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体检”

慧聪水工业网 2021-04-15 08:56 来源:中国管道网

慧聪水工业网地下管线如何查?排水管道如何检?路面隐患怎样测?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提升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事故监测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城市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引入车载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和检测技术等,对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取得了明显效果。

“透视眼”问诊地下管线

北京市通州区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地下管网系统,建成地下管线三维立体图,并与地上城市部件、三维城市结合,实现地下管线施工安全监管、管线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

据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三维立体图让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的关系一目了然,其中采用的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地下管线三维数据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截至去年年底,该系统数据已覆盖通州区市政道路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等8大类14小类总长9900公里。

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地面配套设施,如何布置水管、污水管也至关重要。只要通过该套系统,就可以生成相关数据,方便城市规划建设。如有管线发生跑冒滴漏,管理部门接到预警后,技术人员也能通过手机使用AR技术,从不同角度清晰查看周边地下管线排布情况。(冯维静)

“潜望镜”检测排水管道

为进一步摸清底数,更好地编制管网修复方案,开展管网修复,2020年1月起,苏州高新区投入4100万元,委托专业第三方,用1年时间,对1586公里雨水、污水管网进行一次全方位“大体检”。

此次管网体检,苏州高新区引入“管网视频检测”高科技手段,其中采用管道潜望镜进行快速检测、对发现严重缺陷的管道采用机器人进行管道详检,对管道内积水淤积严重的采用声呐检测技术。检测与修复联动实施,发现管网破损,条件成熟的“第一时间”予以修复。

苏州高新区还建成了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检测成果数字档案,为雨水和污水管网统一运行维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周建琳王雷)

探地雷达为道路做“B超”

在不对道路“开膛破肚”的前提下,厦门市市政工程中心组织专业公司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对市管主干道做“B超”。探测时,雷达贴着地面,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通过地下的介质反射回来,天线接收后存到主机上,并生成雷达图形,再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由专业人士对雷达图形进行判读、分析。

后台专业人士从“普扫”采集来的数据中,筛选出疑似病害点的数据,再反馈给现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GPS(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找到疑似病害点,利用便携式手推雷达,进行现场复查,以排除管道、人工挖设的地下管廊等干扰项,进一步缩小疑似病害点范围。

工作人员还要用钻孔机,在疑似病害的路面上取一个小孔,进一步验证地下空洞是否存在、深浅如何等。一旦证实,就立即上报业主单位,由业主单位派人处理。

道路下方出现空洞,一旦发生塌陷,恐将造成严重后果。在2020年市政主干道空洞探测工作中,厦门市共发现160处道路“病害”,市政管理部门按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吴海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