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2019年膜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慧聪水工业网 2019-12-30 10:43 来源:膜法学院

慧聪水工业网2019年全国宏观经济下滑,膜企业喜忧参半,膜技术膜产业各有突破与发展。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盘点一下2019年膜行业的十大热点关键词!

2019年膜行业十大热点事件盘点

◆均相离子膜国产化

◆碳化硅陶瓷膜进入产业化

◆纳滤技术应用于大型市政给水

◆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一举颠覆糖业140余年传统制糖工艺

◆盐湖提锂一片红海

◆美丽乡村计划—农村污水治理

◆膜技术乘上“一带一路”东风

◆膜技术为地方政府插上新旧动能转换的翅膀

◆化工巨头进军涉膜

◆"NSP"膜色谱双效净水技术

事件详情

均相离子膜国产化

在国家科技奖评选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研究团队与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均相离子膜领域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使进口均相离子膜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平方米2000~3000元骤降至500~700元,降幅逾70%。

离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特种分离、清洁生产、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但传统均相离子膜制备工艺复杂,需要使用氯甲醚等有害物质,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国产均相离子膜难以产业化,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在该领域实行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项目成果实现了国产均相离子膜绿色化、低成本化生产以及离子膜整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建成6条均相离子膜生产线,形成了四大系列20余种均相离子膜产品,膜年产能达50万平方米,填补了国内均相离子膜产业化的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相关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开创了我国膜技术在工业废酸/碱/盐分离纯化应用的新领域。

碳化硅陶瓷膜进入产业化

在“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重压下,碳化硅陶瓷膜成了热点话题,碳化硅材料制备的碳化硅陶瓷膜具有强度高、热震稳定性好、通量大、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但是其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且烧成机理有别于一般的氧化物陶瓷,目前仅有美国、丹麦、法国等国外公司能够生产,国内所用碳化硅质膜材全部依赖进口,且价格高昂。

武汉工程大学研发团队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他们发明了基于反应烧结结合重结晶烧结的复合制备方法,研制了孔隙率高、孔径分布窄和连通性好的高强度多通道纯碳化硅陶瓷支撑体,同时开发出新的涂覆集成技术,研制出超滤/微滤系列非对称多通道碳化硅陶瓷膜。采用该技术,建成了成品率高达85%的示范线,产品应用于强酸、强碱等苛刻环境下的膜分离装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武汉工程大学碳化硅陶瓷膜专利入股迪洁膜,届时迪洁公司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化硅陶瓷膜研发和生产基地。

纳滤技术应用于大型市政给水

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工程,江苏太仓市第二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采用业碧水源自主研发的“UF(超滤膜)-D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双膜法工艺”。该示范工程将通过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滤膜技术的集成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饮用水纳滤膜处理工艺,此举对我国市政供水领域的提标改造、满足居民高品质饮用水需求,以及推动国产纳滤膜技术的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长乐二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产水规模为10万吨/日,原水设计值氯化钠1500,TDS3750,产水水质要求氯化钠≤150(国标250)、TDS≤1000、氯化钠去除率93%。我国现有的自来水厂95%以上仍然采用的是百年前的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然而随着新国标的出台以及居民对高品质饮用水的关注度和需求日渐增强,市政供水处理工艺的升级迭代已成为必然趋势。经过使用、设计及建设单位细致的调研与工艺对比,最终确定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的膜法水处理工艺。在不更换外部水源及不增加外部管网接入的情况下,蓝星东丽对水厂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现已建成国内规模大的以纳滤膜为核心的全膜法处理工艺的自来水厂并实现稳定运行。

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一举颠覆糖业140余年传统制糖工艺

与传统制糖工艺相比,膜法制糖全过程仅分压榨、膜法过滤与浓缩三步,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的数据,采用这一纯物理方法的新工艺制糖,不但能产出高等级的绿色蔗糖,提高产糖率1%,且能把传统制糖工艺产生的废糖蜜加以过滤制糖,可使每吨糖增加收入500元以上。环保部出台的《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把膜法制糖列为“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之首。

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是利用现代膜分离技术变革传统制糖工艺,利用分离膜精确的物理筛分作用,实现甘蔗混合汁的除杂、澄清、脱色和浓缩。该项技术具有不添加有害物质、清净过程高效稳定、副产物可综合利用、产品多元化和可自动化生产等优势,且有利于我国甘蔗机械化采收的推广,同时,估算因糖业技改而产生设备制造市场,总量逾4000亿元,相当于“两个美的集团”的年产值。利用现代膜分离技术提升传统甘蔗制糖工艺技术水平符合我国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方向,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制糖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糖业竞争力,实现我国制糖技术跨越式发展并跃居国际地位。

膜法盐湖提锂一片红海

中国的锂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直到20世纪末,中国的锂盐消费市场都一直被国外垄断。“因为盐湖里镁的含量高、锂的含量低,高镁锂比的镁锂分离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成为中国盐湖锂资源开发的瓶颈。

久吾高科的发明专利“一种由卤水提取电池级锂的工艺及装置”则是解决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难题的神兵利器,该发明荣获由中国膜工业协会颁发的“膜行业专利奖”金奖,该专利技术向卤水中加入吸附剂吸附锂离子,再采用陶瓷膜过滤器将吸附完成的吸附剂从卤水中分离,分离出来的吸附剂经水洗和解吸将锂离子转移到解吸液中,用纳滤膜系统和离子交换树脂塔除去解吸液中的杂质镁离子,纯化后的解吸液经反渗透膜浓缩后,再用DTRO膜或者电渗析深度提浓,该浓缩液经蒸发后加入精制剂沉淀在浓缩过程中富集的杂质离子,杂质沉淀用陶瓷膜过滤器分离除去,滤液中加入纯碱溶液反应生成Li₂CO₃,最后将Li₂CO₃经陶瓷膜洗涤后离心烘干即可得到电池级Li₂CO₃产品。该发明解决了卤水提锂传统工艺中耗时长、氯化锂浓度低、收率低、化学药剂消耗量大、产品纯度低等问题,为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高品质Li₂CO₃提供了一条理想技术路线。

采用自主研发的纳滤除杂及反渗透、MVR浓缩的应用既确保了产品品质又大大降低启迪清源了能耗,尤其应用启迪清源膜法提硼的技术,该技术投资小,成本低,收率高,可实现“变废为宝”,除硼的同时获得副产品——高纯度硼酸或硼砂产品,并且彻底解决了盐湖锂产品中硼含量高的问题。

美丽乡村计划—农村污水治理

随着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发布、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已成为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主线。农村污水由于普遍具有地形复杂、村户分散且无统一规划、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水量不稳定、运营管理难等痛点,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一直很难推行,“污水靠蒸发”现象普遍,污水处理率远低于城镇。和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相比,乡镇污水和黑臭水体的治理市场尚处于成长期,竞争相对缓和。而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村镇一级对污水治理的需求正快速提升,移动式污水处理站、集装箱式一体机处理、智能可移动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正努力解决了农村污水排放分散、难以集中的难题,可以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轻了地区环境治理负担。

膜技术乘上“一带一路”东风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转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中国环境产业经历了从输出设备、输出工程服务到输出投资、运营等服务的几次提升,正在逐渐地打开全球市场。这其中,超过六成的订单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订单的业务领域覆盖水、固、气、土、噪声五大领域。其中水处理项目占了一半以上。膜技术正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一路前行!

膜技术为地方政府新旧动能转换插上翅膀

高性能膜材料作为战略性新材料被列入我国规划专项工程,膜在内的新材料被列为宁波市四大五千亿集群之一,降温薄膜、分离膜等一大批膜材料细分领域企业在不断迈入宁波,江北膜幻动力小镇着重培育膜材料、动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目标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区。小镇集聚了硕士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多名,构建了一支“千人专家”引领的产业创业创新领头人队伍。“中国膜都”建设的实景图正在挥就。

桓台县在今年9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膜谷”称号。根据桓台县相关发展规划,到2025年,桓台县膜产业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到2030年,桓台县化工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400亿元。桓台依托现有膜产业基础原料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汇集到“中国膜谷”,多元化发展膜产业,大力发展以“氯碱膜”、“燃料电池膜”为代表的选择性分离膜和功能膜等高性能膜材料,打造国内有特色的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中国膜谷”,为我国军工、航天、高铁、大飞机、环境治理、太阳能、海水淡化、3D打印、生命健康等产业走向高端提供支撑。

化工巨头进军膜界

中化国际反渗透膜工厂在宁波象山开工建设,宣告中化进入崭新的高性能膜材料产业。中化国际在象山布局的膜产业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23亩,将组建合资公司,重点建设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生产基地。

万华化学在万华工业园区内投资设立膜工厂项目,该项目膜的总生产能力为619万平方米/年,元件生产能力为50000个/年,滤芯生产能力为100000个/年。其中,RO膜:300万平方米/年;NF膜:60万平方米/年;UF膜:50万平方米/年;中空纤维膜:100万平方米/年;MF膜:100万平方米/年;改性分离膜:9万平方米/年。项目总投资5.1亿元,年可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2.25亿元。

燕山石化连续重整联合装置油品升级改造项目和4万支/年纳滤反渗透膜生产线项目,成功选入北京市2019重点工程计划中的“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两个项目的成功入选,将为燕山石化下一步提质增效升级,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