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迎全面“体检” 渤海污染攻坚战转入实质性建设
慧聪水工业网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渤海污染治理继2018年首次迎来专项顶层设计之后,再次迎来利好。1月11日,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打响了“发令枪”。按“一口一策”原则,把向渤海排污的每一个“口子”都查清楚,确保一个不漏。
一场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日前在唐山打响。按照国务院部署,要在2020年内打好七大标志性污染防治攻坚战,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其中唯一一个涉海攻坚战。
渤海,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陆地三面环抱也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虽然污染不是最重,但却是自净能力最差的一个。陆源污染物排放总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使渤海成为了一个人工纳污池和天然垃圾场。愈演愈烈的围填海开发使得渤海早已不堪负重的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进入渤海的年污水量达28亿吨,占全国排污水量的32%。
“要把向渤海排污的每一个‘口子’都查清楚,确保一个不漏。”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原则,制定入海排污口监测计划,把水质情况“测明白”。在生态环境部看来,就是“脱一层皮”也要把往海里排污的“口子”查清楚。来自权威媒体报道称,未来渤海将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和岸线开发管控,强化自然保护地选划和滨海湿地保护。
生态环境部将派出执法人员采取“试点先行和全面铺开”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每一个排污口,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监测以及智能机器人探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彻底搞清楚每个排污口的状况。按照相关要求,2019年年底前要完成渤海排污口排查和监测工作;2020年年底前,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全面完成入渤海排污口整治方案制定及相关治理工作的推进。全面实施湾长制,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
渤海生态环境治理也正逐渐得到政策重视。多部委2018年底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实现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按照这份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开展陆源污染治理行动、海域污染治理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环境风险防范行动等四大攻坚行动。实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实现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并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
《行动计划》将以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为重点,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在保护生态方面,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采取治理河口海湾、修复湿地及岸线、开展生物养护等多种方式提升生态功能。在陆源监管方面,将尽快出台《入海排污口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入海排污口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实现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
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管控风险方面实施“三管齐下”。三省一市根据当地水质状况和治理需求,确定沿海城市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指标和时限。也就是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明显减少入海河流劣Ⅴ类水体。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73%左右。下一步将特别注重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以入海河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为突破口,带动渤海综合治理整体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