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获批!水陆空三大市场全面爆发

慧聪水工业网 2019-01-02 08:48 来源:中国水网作者:易瑞池

慧聪水工业网 日前,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水、固废、大气三大领域的市场空间全面解放,这对于环境产业而言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水网特别总结《规划》中三大领域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优化白洋淀环境:

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智能生态管控,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城市雨污系统改造:

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划分城镇供水分区,各分区间设施集成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应,采用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管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水资源。

完善雨污分流的雨水排除工程系统。加强城市排水河道、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水系统全覆盖。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逐步将容城、雄县、安新县城现有合流系统改造为分流制。

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统筹考虑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设施。在特色小城镇、村庄推广分散式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水资源高效利用

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生活、农业等各类用水强度指标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尊重自然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固废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中转站、终端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园,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大气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根据区域大气传输影响规律,在石家庄-保定-北京大气传输带上,系统治理区域大气环境。

严格控制碳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保护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