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中标掣肘环保产业 财政部酝酿“新政”或破局

慧聪水工业网 2018-11-20 10:1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慧聪水工业网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最新通告《财政部酝酿遏制低价恶性竞争新举措》。据财政部消息,将调整低价优先的交易规则研究取消最低价中标的规定,取消综合评分法中价格权重规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优质优价采购。

也就是说,在政府采购的招标法规中,“最低价中标”的规定将被彻底取消。对于近年来因为“低价竞争”频遭诟病的环保产业来说,兴许是一个不小的转机。

从“十二五”以来,环保产业增速喜人,超过20%。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3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7.4%。2018年上半年销售同比又增加了18%。

增长性高、上下游产业带动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优……凭借多重优势,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但低价恶性竞争已成为环保产业的一个痛点,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汪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低价恶性竞争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环保行业的痛点,一方面让行业经营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在招投标过程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环保行业正陷入恶性竞争循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现,垃圾焚烧是低价中标的多发领域,近年来中标价格一路走低,从160元/吨猛降到18元/吨,已远低于行业公认的成本价。

还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及融资的目的,项目可以暂时不盈利,企业在低价中标之后,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难以为继,会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博弈。在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时,督查发现,在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型企业投标抢标积极,但中标后项目推进不力,甚至“绑架”政府,导致工作被动。

低价中标的根源在哪里?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策划专家骆建华表示,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涌入环保市场,通过低价中标、溢价并购等方式跑马圈地,搅乱了环保市场,埋下了低效或无效治理的隐患。

此外,由于我国环保产业总体上与经济社会环保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环保企业良莠不齐,仍存在小、散企业运用低质低价技术鱼目混珠,扰乱市场的迹象。最低价中标政策也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

个别地方政府也存在低价中标导向。具体而言,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在本地财政收入紧缩、负债高及偿债能力低的条件下,拟定PPP项目筛选企业时更倾向于将低价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忽视项目公司的环境技术、运营维护及合理收益等长期稳定因素。

总结:个别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猛打价格战,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将来对生产运营带来很大隐患,严重影响行业的持续升级,跟我们供给侧结构性发展严重不协调。相信财政部的“新政”出台之后,将对环保产业低价中标情况进行遏制,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