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运营管理模式
慧聪水工业网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已大力展开,但纵观广西地区农村现状,绝大部分地处相对偏僻、远离城镇的地区经济实力仍有限。因此,需根据各村庄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及管理模式。本文阐述了广西地区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并分析了广西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模式以及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污水特点及处理要求
1.农村污水特点
随着广西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地生活已日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洗浴水、卫生间冲洗水及其他排水等。根据地域及生活方式,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包括: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大部分地区分布分散;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有机物、氮、磷及微生物,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不同时段的水量不同,一般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缺乏处理设施,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
2.农村污水处理要求
从水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以及农田保护考虑,根据《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文件,得出广西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参考值及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标准。
3.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农村特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当地污水处理效果,因此,在处理工艺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成熟稳定的工艺,设施建设后正常运行,能够使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后达到规定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工艺设计合理可靠;建设投资少、维护简单、处理成本经济;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应在技术合理、确保达标排放的条件下,降低运行费用;设计污水处理系统时考虑避免二次污染,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管理方便。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化学处理技术、自然生态处理技术以及组合处理技术。生物化学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对污水进行处理,加上辅助化学方法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为A/O+生物填料工艺;自然生态处理技术利用了植物、土壤等以及微生物的特性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为人工湿地处理;组合处理技术则是结合其他多种处理方式于一体的组合技术。
1.A/O+生物填料工艺技术
A/O+生物填料工艺是以传统A/O工艺为基础,在厌氧、好氧条件下,通过选用适合的生物填料及载体微生物,采用固定床微生物反应器与流动床生物膜处理器技术相结合的污染物质处理方式。该工艺技术厌氧段(A)采用固定床微生物反应器技术,利用平流流动模式减缓高浓度污水流入,有利于高浓度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污染物混合提高抗冲击能力;好氧段(O)采用流动床生物膜处理器技术,在好氧条件下,池内的填料处于流动状态,通过附着于流动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另外,每个填料内外也可形成缺氧、好氧条件,成为一个微型反应器,可增强有机物含量去除效率。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时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提高处理效果。如果为了达到更高处理要求,后续可利用内置微电解除磷设备的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磷的含量,使出水达到更高的标准。
该工艺技术可设备一体化,设置在地下,基本无异味,而且占地面积小,耐冲击性强、性能稳定,智能化自动控制、运行可靠,污泥产生量小,节省能耗,系统上部可以进行正常绿化和景观设计,外表美观。
2.人工湿地工艺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设计而成的一种功能复合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专门以水质改善作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水体、各种具有透水性的基质(填料)、水生植物、湿地中低等动物和好氧、厌氧或兼性厌氧型微生物种群组成的,通过拦截、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废水处理系统。按照湿地系统布水流型的不同,一般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种类型。人工湿地系统投资小、能耗低,运行效果可靠、效率高,管理维护方便,而且具有生态环境经济及景观价值,其中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广西农村地区应用较为广泛。
3.工艺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对比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及出水要求,若采用普通生物处理方法,氮、磷的去除率较低,无法满足出水要求,必须采用生化二级处理才能达到出水要求。表中对3种常用工艺的适用性效果及优缺点进行对比。
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选择投资少、抗冲击能力好、维护保养及运行费用省、技术操作管理简单、污水处理效率高的A/0+生物填料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处理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针对目前已建成运行的采用A/0+生物填料工艺的几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出水效果都已达标(TP除外)。
三、运营管理模式
1.设施运营管理现状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正常运行后,由于乡镇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维修设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能力不足,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将无法得到保障,若安排专人维护,则人工成本又较高。针对这类问题,广西部分地区在深入调研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及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即市场化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
第三方机构主要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处理设施进出水正常。而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对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行的监督检查,制定考核评估管理办法,并根据相关标准和《运营维护手册》相关规定进行考核评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隆安县、马山县、灵山县、柳州市柳江区、南宁市兴宁区与青秀区等采取第三方运营管理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污水设施运营效率,而且解决了监督管理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操作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维护精细化的目标,让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了最大的社会效应。
2.第三方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层认识及管理薄弱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般由各级政府负责,是农村环保公共服务事业,也是新生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县(市、区)政府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还较为突出,对推行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未能认识到“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重要性。
(2)政府监督管理效率及有效评价不足
目前采用第三方运营管理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运营外包给相关企业负责实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依靠政府监督,无论是突击检查还是不定时抽查,都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而且,面对分布在农村的各个工程点,政府有效监管的成本非常高。另外,针对治理设施环境监管制度也尚未建立完善,难以用环境监测分析数据评价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绩效。
因此,在农村生活污水运营及管理中,责任的明确界定和合理分担,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稳步推进的根本前提。需落实权责分明的责任机制,明确基层政府、村集体以及农民的责任,配合第三方管理机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规范、制度,作为治理设施运营达标的前提条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