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集团文一波谈环保产业: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
慧聪水工业网 “2017第十届创业黑马年会”于12月15日-16日在北京举行。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文一波:大家好,我是一个老的创业者。最近,我还有一堆项目在做,环卫是我大概3年多前新创的项目。大概2003年,我们开始做固体废弃物,包括垃圾处理,后来做了餐厨。在最近五六年,因为垃圾处理,包括焚烧、发电产业突然热起来了,很多央企和国有企业都进入了这个领域,垃圾处理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的市场。
第一方面,我们在做垃圾处理的时候,有一些被动性,基本上过去都由政府送到垃圾处理厂。而在国外,垃圾是纯市场化方式收集的,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垃圾处理是行政分配,我们跟政府签的特权协议,政府也保证我们的垃圾量,但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做垃圾处理的时候,要考虑未来垃圾来源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环卫产业还没有市场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环卫都是政府大包大揽自己去做,都是一些事业单位在做这个产业,显而易见,这个产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环卫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政府效率一定是很低的,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之后的效果可能都会有问题。
从环卫产业的空间来讲,确实非常巨大,过去市场没有起来之前,可能每年大概是100个亿、200个亿,但是如果达到一个新的标准,确实有可能三、五百亿、一千个亿,未来可能有更大的一个空间。所以,这个领域确实值得去做。
另外一个方面,国家宏观环境政策在逐步变化,一方面政府在简政放权,逐步把可以市场化的业务推到市场上去,另外一方面从中央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的管理,包括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包括PPP、购买服务、特许经营。
这样一些环境下,这个产业确实有可能开放。当然更多是因为很多地方的政府领导,觉得特别特别头疼,这样一个业务将来怎么做。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进入了这个领域。
进入到这个领域后,我们思考这个领域存在什么问题。因为我们过去在做垃圾包括污水的时候,跟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经常沟通。经常是花了很多钱做环卫,但可能这段时间是好的,过一段时间又坏了。文明城市评选的时候,经常因为这个被扣分。市场和市政府的领导特别头疼。
这个领域也经常出问题,因为环卫作业的时候,经常是在凌晨,特别是一些马路上,车少人也少,车辆行驶速度特别快,有些作业的时候经常出现安全问题。过去环卫产业80%是靠人在作业,而且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长者,平均年龄现在为止差不多接近70岁,文化水平也不高、身体状况也不好,而且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做的事情,这种状态,确实感觉到比较头疼。
还有作业效果确实比较难保障,靠人用扫帚去扫,速度也很慢,而且确实有很多地方作业起来特别不方便。政府的管理,基本上过去政府、事业单位拿了以后再分包给一些临时工,这样的话这些人员,基本上也没有社会保障,五险一金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显而易见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为了解决这样一些痛点和问题,我们首先想到,我们作为上市公司进入这样一个领域,首先要解决庞大的人员管理问题。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可能要一两千的环卫工人,如果有更多的项目会有更多地人。我们在三年从单个项目做到现在,可能有七八万的员工。过去大家讲如果一个公司管理到3万人的时候,基本上就会出很大的问题。我们也在思考,人怎么样管理。刚好这个时候出现了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可以把人连起来。
另一方面,作业过去主要靠人来做,其实是可以不断地用新的作业工具、新的机械代替人工。一方面是作业的效果更好,而且更利于升级和管理,安全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我们用人和机械。
还有,过去的环卫的设施,包括垃圾桶、环卫箱、中转站这样一些东西,过去的设计是以人工为主,没有考虑连接的问题,我们在这些设施方面也进行了升级。
首先,考虑到系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第二,考虑连接的问题。所以我们把环卫设施给连起,把人和设施、车辆连接起来以后,管理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设施的状态。过去作业效果的管理就是要抓现行,而且很多地方靠网格市管理,有没有人随便乱扔,有没有人清扫。现在因为人和我们的设施随时在线,而且我们会保留三个月到半年的数据记录,可以看到运行轨迹,即时时刻可以看视频。而且每个阶段的时候,包括垃圾量和灰尘量,可以通过重量来判断清扫的干净程度。
这样过去靠人去检查的效果,我们通过信息化物联的方法,不需要人再去看了,而且这个时候不同层级的人员,比如说管理人员,过去靠人管人,比如说政府管企业、企业的高管管中层,中层管员工,还有区域负责人。通过这种方式从企业来讲,可以把管理去掉,不要做管理了,我们在每个区域,一个区域设一个区域公司,区域公司只是负责和政府的沟通,如果政府有什么需求给我们传递,我们的项目叫事件管理,如果项目哪个地方有问题,必须有发现、有投诉,哪些地方会自动记录有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报警。
这些人可能接到投诉以后处理投诉就可以了,我们在运作的过程中间和清扫的过程中间会积累到很多的数据和经验,过去一人一天做多少业务,比如说人工,最少的作业面积一天是500平米,但是最多可以做1万平米。到底是1万平米合理还是500平米合理,这是很难有准确的边界,随着我们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做到几十个、几百个以后,会发现一个人在一个区域,什么年龄段该做多少的业务是比较合适的,不同的作业车辆应该是多少的服务面积是比较合适的。
包括过去我们在做环卫的机械和车辆管理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环卫车作业的运动的速度比较慢,油耗特别,过去车开出去以后,很可能驾驶员把油就给偷走了。现在像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还有开着车干别的去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作业人员和机械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有了这些数据以后,未来给一个区域和一个城市的道路,我们可以准确的进行规划,可以告诉政府,你给我一个西城区或者是海淀区,我们告诉你这个地方应该派多少人、多少机械、什么样的机械,这样就可以做自动规划,不要再靠人为的管理或者是有扯皮的项目出现。
所以从项目公司到区域总部到北京总部,我们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事件。从政府的官员看,只要看到监督的效果就可以了,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掌握和了解项目的作业情况,政府和企业都可以很放心,有了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可以不断地扩张,越做越大。
另外有了连接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环卫,把城区、社区连接起来,包括垃圾分类。我们在社区设计一些垃圾分类的现象装置,我们把人和社区、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和最后一百米的快递物流连接起来,我们的商业模式就会越来越丰富。
这样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方式,一方面解决我们进入行业的手段,另一方面我们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使我们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
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大概三年多的时间,过去每年的增长率大概在8倍。未来五年这个业务模式涨到一定体量,还可以有200%、300%的增长。
所以在你新进入到一个领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领域为什么要做,为什么可以战胜别人,为什么可以持续。我们也跟着这个思路不断地在环保领域耕耘,希望我们这样的一些创业心得可以给大家有一点借鉴。谢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