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何处去?一座海绵城市的生态思维

慧聪水工业网 2017-04-28 09:33 来源:大公网作者:卢冶

慧聪水工业网法国作家雨果把下水道比作“城市的良心”,他曾在名著《悲惨世界》中描述到:冉·阿让背负自己未来的女婿穿过一条危险、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这样的场景,展现了旧时排水系统的落后面貌。如今,巴黎下水道系统日臻完善,建造了世界著名的下水道博物馆,成为继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又一著名的旅游胜地。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主宰一座城市的命脉。少则旱,多则涝,如何更多利用自然的手段,平衡水与城市的关系,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规划伊始就应该纳入考虑的问题。

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随后,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各地加快升级城市排水系统的步伐。李克强总理更是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发展方向,他指出,不仅是试点城市,所有城市都应该注重这项“里子工程。”

长春新区作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早有考量。其中,北湖科技开发区不仅依托本地湿地公园,建筑方面更是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另外,景观设计、污水处理、雨水排放等方面都考虑在内。从设计到施工,从源头上解决水与城市的关联问题,力争实现多个“海绵体”共存、兼顾人居、生态于一体的良性水循环系统。

功能优化让水成为一道景观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建造海绵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从长远看,更会产生无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日本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就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为后续的排水开辟了绿色通道,不但减轻了市政压力还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可能。再如,伦敦的排水系统改造则是基于环境治理的考虑,尤其当一些排污管道肮脏不堪、臭气熏天,瘟疫肆虐时,管道升级已然刻不容缓。由此,才形成了今天纵横交错、全长达2000公里的下水管道。

不难看出,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工程难度,还将构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从这个角度看,规划先行之于城市的水系建造将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一套完善的设计施工体系不仅对生态保护贡献突出,还将节约大量的后续成本。长春新区管委会规划局副局长王昊昱就指出,已经形成的街区,本身已经是“不海绵”的状态,改造起来成本相当高,无论是基础设施(例如重建雨水边沟),还是对管网系统的要求都很难实现,不仅如此,还会牵涉到许多社会、经济运行、安全的问题。如果解决,则需要政府、市场达到双方平衡。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元春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海绵城市更像是一个大框子,任何适用的思路都可以放进去,比如,就地消纳、减少外排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各地都必须要结合财政收入来开展。他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缺乏体系和地方标准的问题,他同时表示,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将会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为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届时,区域内将构成一个巨大的海绵体网络,更好的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因地制宜构建流绿的生态网络

龙应台曾在文章中写道: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她认为,目前城市下水道建设,严重滞后于地面上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透析出,为建造城市,所必须牺牲的自然资源代价。如何达到这两者间的平衡,将考验规划建造者的智慧和魄力。

近年来,中国对海绵城市理念逐步深入,各地申报踊跃,吉林省白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入围,秉承“以生态立市,打造绿色白城”的理念,经过一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基本实现了商业、人居、生态上的平衡。未来,长春新区的发展也将以生态作为起点,构造人景合一的创新发展环境。

王昊昱作为长春新区的规划设计者之一,已经可以完整的勾勒出未来新区的排水系统发展方向。她表示,新区的“新”字,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未来的目标是构造“留绿的生态网络+生态单元”模式,因地制宜,将低洼地形成公园汇水区,而周边建造咖啡馆、城市建筑小品等,形成景观、人居的全生态体系。据她介绍,以前的绿地、湖泊、沟渠等由于遭受建筑物的挤压,这些海绵体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本是互联的几大湖区也已经被人为阻断。因此,在最初参与空港经济开发区的设计时她就将排水作为规划的重点:“一条主水系,7条支水系,每条支水系都有自己的回水区。”王昊翌解释说,这样的设计,最大程度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而积蓄的水源还可以形成景观带,对环境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海绵城市不仅是一种城市的发展理念,更是对保护生态的一种倡导。国家先后出台专项资金补助政策、《湿地保护恢复方案》等都意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根据新区规划,将从景观布局、建筑建材、开拓人工湿地绿地等方面提升海绵体的规模及质量,将极大程度对构建水资源的良性循环起到支撑作用。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