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十三五”供水新格局 南水北调绘就黄金水脉
慧聪水工业网 历经半个世纪规划论证和12年艰辛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终从蓝图走向现实。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此前曾明确指出,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山东境内水量约1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4000万人,大大缓解了山东水资源短缺矛盾;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分水量59.8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达4900万人。
调南水解北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历经10余年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两年多来,这个地球上最壮观的水利坐标系之一,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处居民小区,赵飞燕正在家里准备烧水。她介绍说,过去这里水质一直不好,不过这两年喝上南方来的水,变化非常大。
赵飞燕家的旁边是一座前年刚刚建成运行的郭公庄水厂,这座水厂是南水进入城区的第一个水处理厂,每天处理40万吨,可供南城一带400万人同时使用。而像这样能够全部使用南水的水厂,目前北京一共有七个。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说,目前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与此同时,北京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120—130毫克。许多地方净水器下岗。
截至目前,北京受益人口达1100万人,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超过七成。共有超过2亿立方米的“南水”被储存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和大宁调蓄水库,这些“存水”将对北京水资源调配、水源丰枯互济起到重要作用。事实上,不止在北京,天津、南阳、平顶山、郑州、石家庄、保定等18个大中城市因此项工程而受益。
而已通水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覆盖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诚如天津市中心城区及其他地区城镇居民也都用上了南水北调来水,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范围涵盖了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等10个省辖市,共计36个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0万亩,受益人口达1600万人。
据公开资料,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作为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共输水60.9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8700多万居民,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工程沿线的受水省市供水水量得到有效提升,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城市河湖生态得到优化。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负责人指出,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可以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如今,北京向城市河湖补水1.74亿立方米,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接近地表水Ⅲ类;天津生态用水变“应急”为“常态”,水环境有了保障;山东向东平湖、南四湖生态调水2亿立方米,让干渴的湖泊重现生机,保泉补源0.58亿方水,让泉城济南重现百泉齐涌的美丽景观。
正所谓:一渠清水一路向北,大河两岸遍地生花。南水北调不仅调来水,更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沿线各地的自觉行动。另经测算,东、中线通水后,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