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多措并举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慧聪水工业网 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东临云梦大泽,沅澧两水从西而来,城中沅江、穿紫河、柳叶湖三大水系缠绕,水滋养了这座城。“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这座与水结缘的城,近年来不断强化节水管水措施,严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多措并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爱水惜水管水活水,大手笔绘就了一幅都市桃源图。
爱水惜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常德雨水丰沛,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丰水期(4—10月)的降水和径流约占全年的70%以上。受降雨和河流走向的影响,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也很不均匀。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量、以水定产”,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节水优先的指导思想,常德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常德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规定》《节约用水管理制度》《节约用水奖罚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对节水规划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制度、奖励和资金保障,做到节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惜水节水,成绩斐然。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减少用水漏损;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升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实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计进加价制度,通过调节水价倒逼用水单位落实节约用水措施……常德市5家企业、10家单位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单位,10个小区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
2015年,常德市用水总量36.7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2.41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均在省下达常德市的红线范围之内。
管水护水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
“空气、水、土地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解决好水的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让他们放得下心。”常德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孝奇表示,从2008年开始,常德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效改善了全市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
根据调查,常德市库湖投肥养殖是污染农村水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常德从2008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2008年,常德市36座大中型水库实施了禁止投肥养殖;2009年扩大到209座小(1)型水库;2011年扩大到298座小(2)型水库,并对西毛里湖、珊泊湖的养殖行为进行规范;2012年扩大到市城区内河和临澧县道水河;2015年禁止投肥养殖实现了公共水域全覆盖。目前,常德市36座大中型水库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小型水库Ⅲ类水质达标率也突破了90%。根据最近一次水质监测显示,常德市604个监测点中采样554个,水质达标474个,总体达标率86%。
位于临澧县的官亭水库,是全国重点中型水库之一,以前化肥养鱼是其支柱产业。然而,化肥养鱼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水库水质的严重恶化,毁掉了一库清水。2008年开始,官亭水库结束了投肥养殖的历史,大水面开始实行人放天养、自然生长。水库由禁投初期的Ⅴ类水质,好转为Ⅲ类水质,达到了人畜安全饮用标准。水质变好了,水库养殖的鱼类鱼质也得到了改善,鲜鱼销售单价也有了很大提高。
治水活水打造会“呼吸”城市
微风徐来,波光粼粼,清澈的穿紫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腰带”从常德城区蜿蜒而过。岸边是林荫小道,三两市民趁着好天气沿着河边散步。站在常德江北城区的穿紫河船码头边,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胡立志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河水水质很差,行人都要掩鼻而过,一到下雨天,河里泛起的死鱼都有不少。
如今的穿紫河彻底变了模样,水清起来,也动起来了。水流动起来,城市就有了活力,也有了灵气。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储存的水“吐”出来加以利用,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常德致力打造一座能像海绵一样“呼吸”的城市。
近年来,常德运用一河一策的整治方案,以生态水景为核心,先后实施了内河水系雨污分流、截污清淤、防洪排渍排涝、生态环境治理、江河湖连通、沿江景观建设、滨水交通及慢行系统、城市供水一体化等八大河网综合治理工程。
看,集城市防洪、绿地蓄水、文化休闲多冲功能于一体的常德诗墙;利用生态湿地理念改造传统机埠,建成生态公园模式的船码头,开展人工湿地和驳岸风光带建设,恢复自然生态的穿紫河……河道水流畅通、水质达标、水景优美,城在水中,水环绕城,常德水生态文明建设演绎出独特的华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