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治水提质 多管齐下塑造“高颜值”河流

慧聪水工业网 2017-01-04 10:35 来源:深圳新闻网

慧聪水工业网 为了打好治水翻身仗,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启动河流治理大会战工作,2015年全面启动治水治涝大会战,凝聚全区力量加快水环境整治。同时,宝安还确定“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思路,借助大型央企人才、技术等优势,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治理河流。

新圳河是宝安区一条重要河流,很多宝安人对它有着深远的记忆,也目睹了它的变化。新圳河与107国道交汇段是很多人生活与工作的必经之路,在附近上班赵女士对新圳河的改变有切身体会:“我每天上班都要路过这里,四年前几乎都是掩住口鼻、屏住呼吸快步走过,即使这样依然难绝恶臭。”过去,新圳河是一条令人闻之色变的臭水沟,而如今,新圳河已基本消除黑臭,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现在你看,河水是清的,我们站得这么近,也基本闻不到臭味了。”12月30日,在107国道处,赵女士倚着栏杆、指着从眼前流淌而过的河水这样说道。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西乡河。在西乡河流经西乡中学门口段,在西乡河边开店十来年的王女士说,这几年的变化给她的生活品质带来了提升,过去离河十几米远、躲在店内也能闻见恶臭的情形不见了,作为西乡河边的老居民,她十分感谢宝安区治理西乡河的努力。

取得这样的成果并不容易,宝安对其他黑臭水体的治理也在努力推进中。据悉,宝安共有66条河涌,总长254公里,流域总面积532平方公里,但因遭受污染时间长而治理起步晚,总体来说,宝安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治水任务繁重。

为打好治水翻身仗,宝安2012年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启动河流治理大会战工作,2015年全面启动治水治涝大会战,凝聚全区力量加快水环境整治。一方面,宝安区积极专业院校座谈研讨,探索短期内见效、成熟可靠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在西乡河、新圳河、南昌涌试验不同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目前,新圳河、西乡河水质改善明显,现已基本达到消除黑臭标准;沙福河、排涝河、石岩河、福永河水质提升方案已经通过市水务局评审,准备立项入库;上寮河等4条河流水质提升方案已报市水务局评审;同步开展其余4条黑臭水体消除应急方案的编制工作。

截至目前,宝安区10条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建成区黑臭水体中,西乡河、新圳河实施了水质提升项目;茅洲河、排涝河、双界河、罗田水、福永河等5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已动工;沙井河、石岩河、沙福河综合整治处于前期阶段。其余33条由市治水提质指挥部督办治理的黑臭水体中,15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已动工,2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正在施工图设计,5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初步设计,11条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可研编制。

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开展茅洲河流域整治

在宝安区治水大战中,茅洲河流域治理是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茅洲河流域内工业化和城镇化显著加快,工业企业遍地开花,辖区内人口快速膨胀,带来污废水排放的持续上升,除松岗街道的茅洲河一级支流罗田水中上游河段水质达四类水外,其余河段水质均劣于五类水标准。此外,河道底泥污染严重,河流自净能力丧失,形成恶性循环,水体普遍发黑发臭。

地势低洼、感潮河段长、污水管网缺口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一系列因素导致茅洲河流域治理难度极大。为此,宝安确定“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思路,借助大型央企人才、技术、经验、资金等优势,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建设模式,茅洲河流域治理。2016年2月3日,宝安区与中国电建集团在市委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拉开了茅洲河治理大会战的序幕,项目总投资152亿元,涉及河流治理、污水管网等6大类工程47个子项目。9月24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百日大会战”正式启动,加大茅洲河治理的人员、设备投入和配置,加快推进整治项目施工,力争让茅洲河2017年告别黑臭。

目前,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整治47个子项目,已开工34个。截至2016年11月底,茅洲河界河和EPC项目已进场人数8194人,总进场设备2746(套),47个子项目已开工34个项目,333个施工工作面开展施工作业,已完成项目工程量15%。其中,累计完成管道铺设126.5公里,占2016年工程量目标(194公里)的65%;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项目工程量40%。近一年的努力也有收获,新桥河、龟岭东水、罗田水3条河流实现水质明显改善。

按照功能定位,宝安将全区划分茅洲河、大空港、铁石、前海湾四大片区。从宝安区环保水务局获悉,在总结茅洲河流域“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的建设模式基础上,宝安还将在空港、铁石、前海湾三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采用EPC模式,目前正在开展项目管家、可研编制单位、法律服务团队等招标准备。

截污、污水处理、管网维护多管齐下

治水关键在截污。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是宝安区治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2015年底,茅洲河流域已有256公里污水管网,每天仅能收集18.2万立方污水,应建未建污水管网达1160公里,占流域规划总长1416公里的82%,污水管网缺口严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排水管网建设投资体制人为割裂,干管、支管、接驳管、社区管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投资,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不同步,各类排水管网建设也不同步,缺乏有效衔接,已建管网不成系统,存在大量断头管、错接乱排管,导致已建排水管网无法充分发挥效益。

为此,宝安将污水管网建设列为治水的重点,按照每年“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谋划启动一批”要求,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到2016年12月初,列入2016年建设计划的29项污水管网工程中,有19项正在施工,3项进场准备,5项在招标,5项在施工图设计,5项在初设阶段,另外,茅洲河片区提前启动第四、五批9项污水管网工程,上述38项污水管网工程累计建成管网395.6公里。

污水处理同样是宝安治水的重要方面。据了解,宝安区河流治水起步晚,直到2008年才建成投入第一座污水厂。直到2015年,已建4座污水厂仍远远不能满足宝安区的污水处理需求。2016年9月24日,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项目——沙井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并将于今年3月底主体工程开、年底通水,于2018年6月完成环保验收,建成后,将主要解决宝安区沙井街道及松岗街道南部区域69平方公里污水出路问题。

此外,宝安以成立区排水管理有限公司为契机,出台排水管网管养办法,探索创新城市排水管网管理养护,宝安区排水管网管理走向了规范化和精细化。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