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海绵城市科普基地落地三亚
慧聪水工业网 筹备已久的新型海绵城市科普基地近日在三亚市田独村建成。记者了解到,该基地是为落实“双修”“双城”理念,由海棠湾投资开发集团对全国各地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单位进行研究考察后,选取了在业内业绩较为突出、技术较为先进的上海佳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联合研究建设。旨在通过将原先一直隐藏在地下的“海绵体”结构通过现场实体模型将其搬到地面上来,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一个全面的推广。该项目也是落户三亚的全国第一个海绵城市科普基地。12月11日,记者到该基地进行探访,基地负责人娄城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建设情况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主题“科技馆”
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三亚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也是目前唯一同时获得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的地级市。
一年多来,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推进“双修”“双城”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月10日,全国“双修”工作现场会在三亚举行,国家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对三亚“双修”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三亚通过狠抓落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们治理城市顽症、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双修”“双城”建设的背景下,三亚市海棠湾投资开发集团贯彻落实“双修”“双城”的理念,决定建立一个科普基地——这个科普基地不仅对新型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进行研究,也致力于向群众普及海绵城市的理念,让隐蔽工程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来判定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到底好不好,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
记者在科普基地现场看到,通过一块块科普展板附有具体的内容介绍,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海绵技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基地负责人、上海佳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城铭告诉记者,雨水从落下到最后的回用将经历一次次的滞留,一次次的深层过滤,最终才能进行调蓄、回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样的过滤装置一共需要7层,包括级配土、中粗砂、陶粒、火山岩、麦饭石、石英石、砾石,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
据娄城铭介绍,级配土对细菌微生物以及悬浮颗粒物进行初级处理,保证土壤的含水率和雨水的下渗率;中粗砂主要保障水的下渗速率;陶粒主要起到过滤作用;火山岩主要是去除微生物;麦饭石主要是吸附氰和氟;石英石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杂质、泥沙和悬浮物等颗粒较大的物资;砾石主要是截污能力强,用于水处理滤料使用。
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水泵形成喷淋,模拟各种形势下的降雨,并演示了模型的运行状况。透水铺装,拱形雨水调蓄装置,生态树池……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现在记者面前。经过一系列参观,以及现场技术人员耐心讲解,让人感受到:这里就像是一个海绵城市主题的科技馆,令人大开眼界、非常“涨姿势”。
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基地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在建设该基地时,建设者们可谓受到了十分严苛的挑战。比如在我们看来很寻常的碎石,总共10余方的碎石,从选料到清洗,再到最后的铺设花了足足7天时间。一位有着20余年各种基础建设经验的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严格的施工要求,单单是石材的清洗,就得反复冲洗3遍以上,直到附着在石材上面的石粉及杂质完全被清理干净。
娄城铭告诉记者,他们在建设之前就受到海棠湾投资开发集团领导的再三叮嘱,做科普基地就要当是一个真正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来实行,精细化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硬性要求,坚决不能按传统的粗放式施工来进行。各项指标坚决不能含糊,力求打造一个精品的科普基地,一个真正能够使普通群众都能了解到什么是海绵城市的项目。所以在施工选材中尽了很大的心力,所选用的石材,都是精挑细选,严格把关。根据记者在现场对最后贮存在调蓄系统中的雨水观察发现,雨水清澈,无任何异味,现场检测显示,远远超过了国家所规定的地表水三类水体的要求。
娄城铭所说的严格要求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海绵城市建设对材料、植被和施工要求极其严格和细致,碎石要求洁净、无泥沙、无小颗粒、土工布要求长丝等。此外,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根据不同地区水文情况、地理特点、现有设施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和技术手段进行建设不可或缺;雨量大、污物、泥沙俱下,管道容易造成堵塞,排泥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壁垒;后期泥沙淤积、植被减少、管道堵塞、水质恶化等问题需要解决维护。
基地的建成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筹备阶段,海棠湾开发投资集团从全国多种多样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中精挑细选,在了解到上海佳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珠海横琴新区建立了一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精品案例后,才最终敲定其为合作单位。
据记者了解,上海佳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于上海,是加拿大AlgaePlus国际有限公司及德国Eco-tech国际水处理公司的合作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在汲取美洲、欧洲、澳洲等国家的先进环保技术、排水理念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环保科技,致力于城市生态水文系统的建设。如今公司已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专利和技术,开发和研制了多款海绵城市建设设备,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水务公司。
海绵城市科普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与数十年灰色城乡发展模式相对应,形成反转态势,是对灰色发展、粗放发展模式的否定,代表着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是发展内容的全面创新。因此并没有太多以往的建设经验可以汲取,并且海绵城市建设需借鉴各国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体系,并与国内国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抄袭、照搬。
对此海棠湾投资开发集团方提出了将一些具体化的技术,用最小的成本,展示到地面上来。从而让大家都能亲身体会海绵城市到底是怎么一个项目,到地下又是如何运行的一个过程。通过更直接的观察,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特点以及效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原本隐藏在地下的各种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一一被搬到了地面上,并加上了具体的内容介绍,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海绵技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大家面前。“你看,如果是一般的路面,在降雨时路面会形成一层水膜,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积水,而这种新型的透水铺装,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的餐巾纸贴到地面上并没有太明显的湿痕对不对?这就是透水铺装的功劳。在下雨天有着极其显著的防滑效果。”现场的技术工人介绍,“拱形雨水调蓄装置,包裹一层层碎石层,经过这一层层的过滤净化,最终存储的水质极高,且能够存储很长的时间,理论上有3年的保质期。”据了解,这种拱形的结构,仿造了古代的坎儿井结构,可以大规模自由调节,结构极为稳定。
记者还看到生态树池的模型,这种生态树池非常适用于老城区改造。以点概面形式的海绵体结构,适用性极为广泛,在拥挤的老城区也能很好地发挥功效,将真正达到“挤海绵”的功效,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做文章。技术负责人兴连连给我们介绍着他们的成果,“最终的雨水我们将它汇集到这个人工池塘里面,然后通过水泵抽取进行科普基地的浇灌和降雨模拟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水池也算是我们对河流、湖泊、地表水治理的一个小小的试验。”
经过这一系列参观,以及现场技术耐心的讲解,现场的人都对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如何运行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可谓是收获颇丰。
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里已建成的海绵体路面
12月11日,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项目负责人娄城铭在介绍海绵体横截面组成。
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里已建成的海绵体横截面
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里已建成的海绵体“调蓄塘”
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里已建成的海绵体隔离绿化带上的“生态树池”
9月9日,工人加紧施工,建设三亚市海绵城市科普基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