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警察 让环保执法“硬”起来
慧聪水工业网 [“看到警察冲进来,犯罪嫌疑人当时很吃惊,还问我们,为什么不是环保局的人来?我对他说:我们就是环保警察,专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
他们身穿警察制服,佩戴专门的警用器械;他们隶属于地方公安局治安巡警队伍,在地方环境保护局办公;他们和地方环保执法人员一起开展环境监察执法。
他们是来自警察队伍里的专业警种:环保警察。
记者近日在广东省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各地环保警察风生水起,借助公安机关的强制力,以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环保执法“硬”起来了,环保“钢牙”开始露出锋芒。
“为什么不是环保局的人来?”
“如虎添翼!”11月8日上午,在汕头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的一间会议室里,汕头市环保局局长黄腾远如此评价环保与公安两部门的联合执法。
今年,4位环保警察到环保局工作不到两个月,就经办了汕头市首宗环境污染犯罪重大案件,整个办案过程让环保执法人员赞叹不已。
一位参与办案的环保警察告诉记者:“之前通过线人发现,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郊区有一家工厂,无论白天黑夜经常大门紧闭,但厂内却不断发出机器作业的响声。”
由于涉事厂房地处城郊,周边厂房特别多,地形也比较复杂,于是,环保警察启用了无人机进行侦查。无人机从200米的高度拍摄,可以发现涉事厂房附近河涌有一条明显的绵延数百米的油污带。
9月l日下午,汕头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环境保护侦查大队联合特警支队和市环保局,出动28名执法人员,对该排污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在现场抓获该厂老板黎某国等4名犯罪嫌疑人,查获2条镀铬生产线等生产工具。
经初步查明,涉事的非法电镀厂于今年6月投产,属无牌无证经营,未取得任何环评文件和排污许可,擅自从事金属表面热处理生产,大量含有铅、铬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进场外河涌。
经广东省、汕头市两级环保部门检测认定,这些废水总铅超标128倍,总铬超标165倍。目前警方已依法对4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刑拘。
一位环保警察告诉记者:“看到警察冲进来,犯罪嫌疑人当时很吃惊,还问我们,为什么不是环保局的人来?我对他说:我们就是环保警察,专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
汕头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平介绍,以往,环保部门办理涉环境违法犯罪案件,需要由环保执法人员先期调查勘验,对外排污染物现场采样、监测,经广东省环保厅对监测报告认可后,达到涉嫌犯罪的,再按照程序移交到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环保警察不一样,他们有强制力,可以强行破门。”王建平介绍,根据职责分工,进厂后,环保警察控制嫌疑人,环保部门现场勘查、采样检测。双方还联合对违法排污企业生产及排污流程、去向等进行勘验取证。
同时,联合执法机制在证据鉴定方面也获得提速。“以往环保检测鉴定需要省级检测部门进行认定才可以作为立案依据,而这一过程就长达20天。”环保侦查大队负责人蔡炜介绍,“现在只需要5天就可以走完所有检测认定流程,在报省部门的同时移送公安机关。”
执法行动前严格保密
记者也跟随执法人员办了一次案。
“要去的这家企业生产规模很大,我们在几个月前就掌握了线索,逐渐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警方已经在现场布控。”11月9日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环保执法人员在汕头市公安局集合,现场一位环保警察告诉记者此次侦办的任务。和集合现场多数人员一样,这是记者在去犯罪现场之前得到的唯一信息。
汕头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吴林告诉记者,检查执法行动中严格落实“三不”纪律:不告知执法人员执法对象;不与地方和企业打招呼;不由被检查单位引导检查点,以确保行动保密。
“一旦走漏风声,整个行动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汕头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负责人要求,进入现场后,公安、环保各司其职:“我们的人昨天就在那里蹲守,这家企业晚上还在生产,早上8点半又开工。现场楼层比较多,先把企业的人员都集中到一起看好。”
“第一时间锁定证据,第一时间搞清楚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和污染物流向。”出发前,吴林嘱咐环保执法人员。此次行动,包括环保警察、环保执法人员和特警共约50人。执法车队随后来到潮南区陈店镇,在一个村庄的8层居民楼前突然停下,特警们立即冲下车,分楼层控制入口和楼内人员。记者紧随进入楼房后发现,这栋楼实际上是一个工厂:一楼是接待室和业务洽谈室,并堆放着杂物。二楼是企业经营者的住家,三楼是工人宿舍,四楼以上才是生产车间,堆放着几台大型冲压机。该企业主要从事涉重金属首饰品加工等生产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环保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后立即寻找废水排放渠道,并在楼旁的小溪里获取水样,准备送检。
汕头市环保局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今年6月13日在汕头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组建环境保护侦查大队以来,汕头市各级环保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5200多人次,检查企业近200家,查处涉违法排污环境违法企业88家,行政立案处罚88宗。
为什么是汕头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今年10月发布的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排名显示,汕头位于22个城市的第7位。今年一季度,汕头空气质量排名甚至是22个城市中倒数第5位。
9日上午前往办案时,记者一行开车途经练江,阵阵恶臭立即涌进车窗。放眼望去,练江黑如墨汁,死寂一般。
练江是粤东地区第三大河流和重要的母亲河之一,其污染问题由来已久,程度严重。今年,广东省人大公布的省内四条河流整治情况中,练江是其中唯一仍呈恶化趋势的河流。
数据显示,练江流域常住人口约430万人,人口密度约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6倍,而流域内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5,水资源十分缺乏,污径比(污水排入量与河流径流量之比)高达5倍以上,生态流量严重透支。
更为严峻的是,练江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3的镇(街)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河涌未进行沿河截污,流域生活污水日排放量达90多万吨,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0%,而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0%,远低于广东省83.5%的平均水平,每天有约80万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汕头模式”透露顶层设计改进空间
据记者了解,环保警察在执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汕头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支队长刘志雄向记者反映,按现行的司法解释,市一级环境检测结果需要送到省环保厅认定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时间较长。“建议有资格的市级检测机构的检定结果不用送到省里认定。在公安系统,只要有法医结论就行,不管是市级的还是区级的,都一样有法律效力。”
刘志雄还反映,从顶层设计上应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如果是之前拘留过的,出来后再违法,建议直接入刑。”他反映,电镀企业非法排污的可以入刑,但对于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浓度再高,对企业经营者最多也是15天的拘留,应有入刑标准。“另外,目前只对企业经营者处罚,是否也可以对主要技术人员和长期从事非法生产的工人进行处罚,让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在环境违法企业从业。”
对于各地风生水起的环保警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常纪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设立环保警察的好处就是提高执法效率。专门的事情由专业的警察去做。因为环保警察的专业性很强,包括取证、检测等都是有专业性的。
“还有处罚权,也可以由环保警察来行使。不能说环保警察只管抓人拘留,那是不对的。”常纪文对记者说,环保警察的职责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污染的查处,还可以借助现有的林业公安模式,以林业公安为基础来组建“大环保警察”,既为林业部门服务,也为环保、海洋、国土部门服务,整合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环保部门执法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查封扣押污染企业之后,有的企业就把封条给撕了,而环保部门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被查企业撕了封条或转移了设备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动用警力,这才是执法部门应该做的事情。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