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陷“钱多项目少”困境 低价竞标何时逆转

慧聪水工业网 2016-10-25 09:05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虽为朝阳产业,但环保项目的报价近年来都在不断下探。环保产业日渐陷入“钱多项目少”困局,随着环境监管加严,低价企业可能被挤出。促使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更新换代,或者降低自身制造成本进行转型升级,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环保产业陷“钱多项目少”困境 低价竞标何时逆转

虽为朝阳产业,但环保项目的报价近年来都在不断下探。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近日预中标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电二期工程BOT项目,23元/吨的价格创造了国内垃圾焚烧行业的第二低价。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环境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低价中标的企业,运营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2年~3年,环保行业或许会淘汰一批企业。”

低价竞标不可逆转?

企业要想盈利,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未来一些行业还可能出现高收费现象

据了解,大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电二期工程BOT项目的总投资约为11.58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项目合作期限为27年,其中建设期两年,正式商业运营期25年。

2015年以来,垃圾处理领域屡次发生超低价中标事件。去年6月,山东新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报价48元/吨;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报价26.8元/吨;10月,江苏高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报价26.5元/吨;12月,浙江绍兴项目以18元/吨的报价再度刷新了行业底线。仅仅数月间,中标价从48元/吨骤降至18元/吨,降幅达到62%。

“垃圾处理费目前正在低位徘徊,利润已经很薄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电分会秘书长郭云高表示。

而关于垃圾发电项目的成本,据测算,若考虑应收账款周转期的财务成本,垃圾处理服务费初始单价将上浮至68元/吨。不过,郭云高表示,垃圾发电企业的收入由“电价收入”和“垃圾处理费”两大块组成。

以一家日处理能力500吨的企业为例,一年处理量约为16万吨,电价收入=160000×(280×0.65+20×0.4)=3040万元;垃圾处理费按照18元/吨计算,则为160000×18=288万元。垃圾处理费只占总收入的8.66%左右,比例很低。

即便如此,低价中标的企业要想盈利,还是需要加强管理、降低融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实现规模效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说,低价竞标似乎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地方政府的预期已经降低。未来,流域治理、地下管廊等新生事物还有可能出现高收费情况,而传统的污水、垃圾处理等BOT项目已没有机会溢价了。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行业环境是“钱多项目少”,随着环境监管加严,低价企业可能被挤出

企业为什么要低价竞标?薛涛认为,很多企业抱着拿了项目以后再谈价格的想法。比如,未来政策一旦变化、项目发生变动,企业就可以重新与政府谈判,那时候变成“一对一”,企业会占主动权。

“很多低价中标的项目,后面都会加个特许经营条件:今后新项目、新标准……必须调价。”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郭云高也表示,企业会与政府谈一些边界条件,总体算一个“大账”。例如,政府如果要求企业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循环使用,成本就会比较高;如果允许企业把污水通过管网排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成本就能降低不少。

在他看来,低价竞标成为常态,与地方政府的导向有很大关系。企业其实也不希望报低价,但政府作为招标主体的导向就是低价中标。

济邦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李竞一表示,目前的大环境是“钱多项目少”,好的项目大家都会抢。

不过,环保项目的外部条件已逐渐发生变化。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将越来越大,环保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曾表示,企业运营不良不但收不到费,还有可能受到处罚。比如,我国几乎所有垃圾发电厂中飞灰都没有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有的会做水泥固化,有的直接填埋。过去这些习以为常,未来将受到严格监管。

薛涛也表示,随着环境监管加严,仍然低价中标的企业将可能面对惨痛的教训,甚至淘汰。行业只有经历过这一阶段,才会更理性报价。“预计明年,将有企业因此遭到淘汰。”他说。

对于中小企业,薛涛建议,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更新换代,或者降低自身制造成本进行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郭云高则认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具有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降价让利可以迫使没有能力的企业不能进入或者被迫退出,促使行业的净化和进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