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首座“海绵”污水厂试行 设“雨天模式”

慧聪水工业网 2016-10-19 11:11 来源:常州晚报

慧聪水工业网 记者近日从常州市排水管理处了解到,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日前顺利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该处理厂污水处理量由5万吨/日提升到9.5万吨/日。据了解,该污水处理厂还是我市第一座“海绵”污水处理厂。

常州首座“海绵”污水厂试行 设“雨天模式”

戚墅堰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该工程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作为市重点工程,其扩建规模4.5万吨/日,同步建设增加处理雨天合流污水能力5万吨/天的加砂沉淀池。

专门设有雨天运行模式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王宁是该工程项目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说,在戚墅堰污水厂三期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准确定位开挖面涉及的所有管线,排查清楚管线走向、埋深、材质、运行要求等各项重要资料,靠近管线处做好标识标记,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再开始土方开挖,确保运行、施工“双安全”。设备电气等安装调试过程中,对安装细节、控制线路走向、设备性能等各个环节提前了解并把关,确定最优方案,做到“设计、施工、安装、运行”无缝衔接。

“国内的绝大多数污水厂在设计的时候都只考虑了晴天的污水量,而实际上雨天运行时,水量会激增,这给安全运行和出水稳定达标造成严重隐患。”王宁介绍,因此在戚墅堰污水厂工艺设计之初,考虑增加能适应水质水量波动的处理单元和运行模式,以此提高污水厂应对雨天冲击负荷的能力,增强污水厂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能力。同时,重点规划好一级强化处理、加砂沉淀池系统,使得设计旱流达9.5万吨,雨季高峰污水处理能力可达到18万吨。

在今年汛期严峻的防汛形势下,新建成的污水厂有了加砂沉淀池的“保驾护航”,开启“雨天运行模式”,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全天候高效处理污水。

这还是一座“海绵”污水厂

在增加除臭工艺改善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三期完工后的戚墅堰污水处理厂还是一座“海绵”污水厂。

据了解,戚墅堰区域地势偏低,戚墅堰污水厂虽然比周边地块要高,但暴雨天气时,梅港河水位上涨很高,造成雨水排放顶托,极易造成厂区积水,给汛期污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该工程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对厂区的地坪、绿化和雨水排放系统进行了改造,让雨水能优先排入下凹的绿地,确保道路和建筑的安全。同时将局部淹涝严重的地方改造成雨水花园和下凹式广场,把暴雨时来不及排的雨水先存起来。此外,还实施了针对雨水净化处理改造,巧妙地在屋顶雨水排放立管上安装分离装置,把落叶和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弃流。办公楼前广场上的雨水收集后先通过过滤装置处理后再排放。在道路一侧修建植草沟,道路雨水通过植草沟去除污染物后再排放。另一方面,经过净化的雨水储存起来,可以作为优质的水资源加以利用,比如车间用水和绿化浇灌,也减少了自来水的用量。

这样一来,不仅缓解了防汛压力,还减轻了雨水污染的问题,促进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厂区的景观环境也因为改进了景观设计而得到提升,实现了可持续的绿色排水。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