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8-26 09: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直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着力点。近年来,通过实施这项工作,重点解决了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等突出问题。但是,我国农村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环境整治如果主要依靠大量资金投入和上马重点工程项目,显然难以持续。

笔者建议,各地在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时,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现有条件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尽量采用自然的方法,结合工程和管理措施,制定“一村一策”,让农村在保持原有肌理和乡村本色基础上焕发新颜。

规划先行。要结合农村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布局、规划,特别是要处理好农田、山体、水体、道路和建筑的关系,保护传统民居、林盘植被、河塘沟渠等。明确村庄界限,将居住区与农业生产区、工业区和其他建筑等空间分开,有林带、农田相隔离。在公共空间区的规划建设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着力控制面源污染。加强沟路林渠综合整治,开展缓冲带建设、半自然生境保护和重建、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田块作物生产和覆盖轮作、土地休耕等集成化工程技术应用。按照水系的自然形态加强水系和河道整治,根据河道等级开展生态建设,控制汇水区、洪水区、湿地和滨水地带的土地利用,大力开展水系生态护岸建设,建立缓冲带等环保廊道,提高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的排水防涝能力。强化坑塘湿地生态修复能力,增强水系的连通性,降低水体污染程度,营造优良生境斑块和优美的亲水景观。重视田埂、沟渠路林边界、地角、田边管护和植被缓冲带建设,减少从农田进入水体的富营养物质。

因地制宜治理农村污水。结合农村类型、自然经济条件、居民区分布等,选用经济、实用的污水收集、处理技术和设施,尽量利用自然的高程落差和现有的排水系统,运用无动力或微动力自然处理方法进行分片或集中处理后排放,尽可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在重点村或者村民较为集中居住的生活区内修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鼓励分散居住的农户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单独住户、道路沿线住户或无土地消纳的住户采用庭院式人工湿地或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距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较近且属于污水处理厂服务半径以内的村庄,要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

推动畜禽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养猪头数大于500头)产生的环境问题应自行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使用主要是针对散户养殖产生的畜禽养殖污染。畜禽养殖户(场)应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的要求进行生态化改造。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大户和养殖散户来说,户用沼气池及配套模式是较为适宜的污染治理措施。对于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清洁养殖企业,要给予技术支持和一定的资金扶持,推动其进行生态化改造。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