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东德州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慧聪水工业网 因降雨频繁,入汛后一些城市接连出现内涝,承担增强城市防涝重任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关注。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哪些内容?能为改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好处?山东德州市是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8月15日,记者深入市住建局采访,揭开海绵城市的神秘“面纱”。
“城市病”频发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何为海绵城市?市住建局副局长董伯驹的介绍通俗易懂:“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降雨时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缺水时释放蓄存的水并利用。”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结果内涝等“城市病”频发。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优先利用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排水。2015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将海绵城市提上重要议程,明确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如何具体应用?在该市首个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工程,记者找到了答案。该工程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岔河滨河东路—晶华大道),长4000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涵盖了多个具备“海绵体”功能的项目。透水人行道采用红色胶黏石铺设,雨水能通过石子间隙渗透到地下;植草沟在绿地渗透饱和时,能使来不及下渗的雨水汇入,边渗边蓄同时向下游转运。“以前一下雨路上就有积水,现在雨水顺着路面缝隙流进附近绿化带,路上无积水还防滑,这个‘海绵’真有用。”常来此晨练的市民张军平高兴地说。
因地制宜推进中心城区年度任务5400亩
海绵城市怎么建?面对提问,董伯驹告诉记者,该市海绵城市建设贯彻“六字方针”,即渗、滞、蓄、净、用、排。渗,把更多雨水渗透到城市地下储存起来;滞,不让雨水快速流走,把它更多留在城市里;蓄,采取多种措施蓄水,城市有水才有灵气;净,把水净化,方便以后更好利用;用,对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排,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完成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该市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不久前,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海绵城市建设任务,采取相应措施,将至少75%的降水就地消纳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今年,中心城区(含陵城区)须完成5400亩年度任务,各类民生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安全与保障、景区生态建设等城建重点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其他县市年度建设任务不低于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任务量的10%。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其他县市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该市强化规划管控,今年起各类城市新区、园区和开发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同时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各类建设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各管控环节,建立长效管理制度,确保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同步竣工投入使用。
强化海绵型项目建设“两手抓”破解资金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海绵型项目建设,建设形式呈多样化:居民小区可建设小型湿地及滞流塘,或建设专门雨水蓄水池,收集利用建筑屋面雨水。道路、广场及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绿地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方式。新建道路优先采用植草沟排水,已建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城市绿地与公园采用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型人工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区域雨水控制和内涝防治能力。
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关键,“我市坚持‘两手抓’破解资金难题,即一手抓财政投入,一手抓社会融资。”董伯驹介绍说。
政府层面上,市级财政部门通过现有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加大资金投入,在年度预算中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社会层面上,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或通过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提供担保贷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发行债券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他山之石
瑞士20世纪末开始,瑞士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处理后用于除饮用外的其他用途。瑞士政府采用税收减免、补助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节能型房屋,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德国德国拥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城市中心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郊区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处理污水和雨水。
新加坡新加坡雨量充沛却少有城市内涝,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他们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设有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