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淹之城”青岛的良心不是德国人给的!
慧聪水工业网 不少国内一线二线城市,一阵倾盆大雨,即刻上演城市看海大戏。交通瘫痪,汽车熄火,水灾肆虐,苦不堪言。真真是:瓢泼大雨来,满城辛酸泪。都怪下水道,比不上青岛。
说到青岛排水系统,那简直就是一个字:神!神到什么程度?
曾有媒体直播,有一次,青岛遭遇21小时强暴雨,有路段突发积水,排水工人打开应急排水阀,倾盆大雨中2分钟轻松排完。这可羡煞了全国各地围观的小伙伴,如此强大的排水系统,哪怕洪水滔天,也完全不成问题。
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甚至连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也都无一幸免,为何偏偏一个山东青岛是个例外?
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凡有城市被淹,有关“不淹之城”青岛下水道的文章便会普天高地刷一波存在感,譬如: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真想居然是这样的!再譬如: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青岛的下水道是德国人设计的。再譬如:青岛排水再厉害又怎样,还不是沾了德国人的光……诸如此类,天花乱坠。
关于德国下水道,传得最玄的一个梗,莫过于这个:它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竟然还能在附近找到当年留下来的、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对此,有人亲身求证,最终无果告终。
那么问题来了:青岛的排水系统,真的是曾经的侵略者德国人带来的福祉?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德国为何愿意花费巨资建造在青岛打造强大的排水系统。
1898年7~8月,德国殖民者在青岛第一个雨季中吃尽苦头,大量污水混合着雨水渗入水井,污染了饮用水源,导致肠炎和伤寒在水土不服的德国人中流行,大量德国官兵因此病死。根据1898年3月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德国“租借”青岛99年,于是按照100年的高标准对青岛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
德国修建下水道施工(图片源于铁血中文网)
当时的德国,之所以修建如此巨大的排水系统工程,可以说是目光长远且煞费苦心的。因为它并非单纯的市政建设,更不是为中国人谋福利,而是打造“模范殖民地”形象,彰显强大实力。
根据康有为的记录:青岛的德人聚居区,简直是风光流连忘返。而华人居住区,怎一个脏差了得,常年污水横流,且瘟疫传染病横行,走在街上臭气熏天,根本没法住人。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很简单,德国人在德国居住区“雨污分离”,排到华人区,就是“雨污合一”,雨水污水经过加压后,一股脑往华人区排。所谓强大的德国排水技术,就是青岛平民百姓们几十年糟心生活。
了解了背景,再回到方才的问题,德国人在百年前修建的排水系统,对现在的青岛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德国人当年修建的先进排水系统,长达80公里,只存在于德租借部分。建国之后,绝大多数被重新翻修,保存下来的原装管道不超过5公里,即使老城区,也几乎无德国造了。
德国制造、下水道、油纸包……中国人对自己的“神化”,躺着受表扬的大洋彼岸的德国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据德国《南德意志报》自己的统计:现在还保留的德国管道,只占青岛当前排水系统的3%,作用已经非常小。大意就是说:青岛强大排水能力,真不是我们的功劳。
但这样的辟谣都没能当初一些人翻着花样的造谣:“德国修造的占青岛排水系统3%的管道,竟然担负了青岛排水的所有重任!”
实际上,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早就打了酱油,青岛“不淹之城”的美誉是中国制造的结果。如果非要说德国人为现代化的青岛做了什么贡献,恐怕正是城市防汛的经验理念。
虽说管道几乎换光,但比起当年德国人严格的匠人精神,今天的青岛排水施工,却也一脉相承:以《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的规定,青岛排水系统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国家标准半年到三年,青岛标准高达三到五年,好些关键干道的暗渠,竟是十到二十年。也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青岛的排水系统,才真正在每一年的暴雨风潮中,任你暴雨倾盆,我自巍然不动。
青岛市地形图
青岛之所以成为“不淹之城”,还有三点不能不知:
第一,得益于特殊的丘陵地形。青岛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临海,地下排水管道依势而建,这一地形特征使得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低洼地点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可排干,不容易形成内涝;
第二,青岛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
第三,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
但是为何?为何早就澄清的谣言被一遍又一遍地翻出,不断转发流传,还有鼻子有眼,鼓动人心,煽风点火?
除了不少媒体随波逐流的不专业精神,不少人自我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匮乏,恐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人的自卑心理,似乎国外的就是好的,我们做不出好东西。
但你要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国!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不传谣不自卑,便是一个中国人该有的信心!
分享按钮